胃腺体中度不典型增生 胃腺体增生可以治愈吗

2024-05-03 07:03:09
骨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 肿瘤治疗方法 > 胃腺体中度不典型增生 胃腺体增生可以治愈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胃腺体中度不典型增生,以及胃腺体增生可以治愈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患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真的会癌变吗?杜绝癌变,做好这3点

在我国,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大约每年有 68 万人 被诊断为胃癌,50 万左右的患者死于胃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视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当慢性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发展为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时,可被诊断为癌前病变。

胃炎演变为胃癌的过程基本遵循这样的规律:浅表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一胃癌。

所以,一旦患上萎缩性胃炎,一定要积极只要护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1、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伴有黏膜和腺体萎缩的慢性胃炎,炎症过程中胃腺细胞可丢失,被肠上皮细胞取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较复杂,炎症的过程是由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或自身免疫等过程引起。

2、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出现哪些症状?

大多数的患者其实没有明显的症状,有症状的话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比如钝痛、饱胀、灼烧感等,也可有消化不良的表现,比如食欲不振、打嗝、泛酸、恶心等。有时手轻按上腹时,会出现压痛。

恶性贫血者常有头晕头痛、耳鸣、全身衰弱、疲软、心慌,一般小伙道症状较少见,可出现明显的厌食、体重下降等。

所以,如果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要积极治疗,谨防癌变。预防癌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如何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

加强检查

对于防止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首先,应加强检查,尤其是胃镜检查。若发现大肠化生及重度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应根据临床症状,3~6个月做一次胃镜,以早期发现,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饮食管理也很重要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来说,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是尤为关键。

已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一定要避免食用冷或过烫,咖啡、浓茶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等;同时每天需要定时定量进行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者过度饥饿,以防刺激机体胃液分泌增多,加重炎症发生发展。

我们在日常中合理搭配饮食,每天可以食用如面条、米饭等主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优质蛋白肉蛋奶等,保证每日摄入营养均衡。

情绪管理也要注意

同时我们也需要定期进行体育运动,发生焦虑、烦躁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积极寻找排解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同样非常重要。

总之,尽早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并且积极进行治疗和科学的护理,能最大程度地阻断癌变的发生。对于没有发生胃炎的朋友我们同样需要提高警惕积极预防,防止疾病发生。

参考文献:

[1].寿南山. 慢性萎缩性胃炎易癌变吗[J]. 安全与健康:上半月, 2004(21):55-55.

[2].房静远, 陈萦晅, 高琴琰. 重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预警、早诊与预防[J]. 中华消化杂志, 2018, 038(003):145-148.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由妙手医生·执业药师审核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更多问题可关注妙手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胃息肉全科普——2021.08.30最新修改版

一、什么是胃息肉?

在消化内科门诊,经常看到这样的胃镜报告:“胃息肉”。很多患者看到这样的报告,以为自己得了胃癌,常为此焦虑不安。

那么胃息肉究竟是怎么回事?

需要怎么治疗? 胃里怎么会长息肉,会不会癌变?需不需要切除呢?

胃息肉医学标准术语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

通俗的说,就好比皮肤上长出的漂亮的瘊子,可以是一个独行侠占山为王,也可以是梁山108将,甚至是群魔乱舞。

它们有的天良未泯,有的丧尽天良。

它个头大小不一,小的如小米粒,中的像绿豆,大的如花生米,甚至像核桃。

如果长了数不清的大小不等的息肉,那就是胃息肉病,这大多是出身不好,与基因有关。

二、长了胃息肉,

要知道它是哪个洞里的妖精

大体上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大类。

1、腺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

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2cm的广基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

这个家伙是潜在的杀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加上不注意生活细节,终有一天会发展为腺癌。

所以,对这些息肉决不能姑息养奸,一经发现,格杀勿论,并要定期复查,只要他一露头,就切,犹如剿匪,务必斩草除根。

2、增生性息肉

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有大约0.4%~1.76%的癌变几率。这在医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不必担心。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大约40%的会完全消退。

但是,作为消化科医生,还是提醒你,尽管它一般不会癌变,如果比较大(>2cm),还是要切除为好。

3、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又叫Elster囊肿,分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

前者可能和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有关,是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异型增生灶发生率<1%,所以一般认为基本不会癌变。(但近年来的报道显示,有个别癌变病例。)

后者大约25-41%会发生不典型增生,两者在内镜下难以区别。

4、特殊的胃息肉(比较少见)

①错构瘤性息肉,: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变倾向。

②异位性息肉:多为良性。

③家族性息肉病:胃部的多发于胃窦,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多为恶性。

三、长了胃息肉自己未必感觉到

其实很多人长了息肉根本不知道,因为大多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偶然胃镜检查时发现。

有的可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慢性腹泻等症状。

如果息肉表面糜烂、溃疡,可以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

较大的息肉可以阻塞于幽门或息肉样胃窦黏膜滑入十二指肠,则可以出现幽门梗阻症状。

四、只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才会癌变

很多朋友发现息肉后,大都比较紧张,我接诊的一个女病人甚至当场大哭不止。

其实,胃息肉的绝大部分是良性的,可以和你相伴终生。只有做腺瘤性息肉,才会癌变,而且也不是100%。大可不必紧张。

胃息肉发生癌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年龄以及地区和种族等:

1、息肉的大小:

呈正相关,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

直径小于1.0 cm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

直径在1~2 cm者癌变率通常为10%;

直径大于2 cm的癌变率通常为50%。

2、息肉的组织学类型: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其中管状腺瘤的癌变率为1%~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约为10%~60%,而混合性息肉癌变率则介于两者之间。

也有人将息肉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称之为 原位癌 ,这时异常细胞仅局限于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体的基底膜。

3、息肉的形态:

有蒂息肉癌变率较低而无蒂息肉癌变率高。息肉表面光整者癌变率小于5%,呈乳头状者约近35%,呈菜花状或分叶状者约为50%。无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坛状易癌变。

4、息肉的部位:

胃息肉的多发部位是胃窦约占65%,其次为胃体部约占20%。此外,一般认为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者;年龄越大息肉发生机会越多癌变率越高;腺瘤存在的时间越长,癌变的危险性越大。

5、多发性息肉的恶变率比单个息肉高。

6、增生性息肉极少恶变

也叫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胃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左右。

所以,胃息肉一经发现,必须取活检,以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以绝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五、为什么会长胃息肉?

尽管息肉发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与以下这些因素有关:

遗传:

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根除后,息肉会缩小或消失;


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

抑酸药:

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可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吸烟:

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扰细胞复制,影响DNA修复,使胃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

饮酒:

可损伤胃黏膜,慢性胃发生率明显增加,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

某些食物:

有人认为较多肉类(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较少进食蔬菜类,高脂血症、肥胖等会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风险。

年龄性别:

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胃息肉。

六、哪些息肉需要治疗?

胃息肉一般多为良性,无症状者勿需治疗。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因为不会发生恶性病变,经内科对症处理,效果较好。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58.3%,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即手术治疗。

1、小息肉(直径小于0.5 cm的),可以在做胃镜检查顺便夹除,也可以择机切除。

2、病理证实的腺瘤性息肉,且直径>2cm,广基的,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必须格杀勿论,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3、多发性息肉,你可以选择分期分次切除。

4、家族性息肉,要结合肠镜及其他检查,选择合适的时间及时手术。

4、对于病理证实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疑癌、或已经癌变的,建议视具体情况,内镜下行EMR或ESD术,或者外科手术治疗。

七、切除其实很简单

1、内镜治疗

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1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

2、内镜治疗方法

①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②微波灼除法:适用于直径小于50 px的无蒂息肉,对较小息肉可1次性灼除,较大者则需多次治疗。

③激光法:多用于宽蒂或无蒂息肉的治疗。

④尼龙丝及橡皮圈结扎法:通过结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⑤氩离子凝固术:主要适用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37.5 px者。

⑥对于较大的息肉也可采取内镜下EMR或ESD切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3、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为:

主要用于内镜下无法保证切除彻底,或者已经发生浸润性恶变者。


①大于50 px的无蒂或广基型息肉。


②息肉进行性增大者。


③病检为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疑癌、已经癌变者。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6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