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止疼药效果最好的,以及癌症晚期止疼药物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活下去,是人的本能。因此,自有人类文明开始,就有药、有医、有治疗。
如同东西坏了不一定都修得好,病也不总是治得好。
与恶疾和衰老缠斗了数千年后,医学界面对死亡的态度发生微妙转向——1967年,第一家安宁病房在英国成立,对临终病人进行疗护,不再以治愈为目的,而是尽最大可能缓解病人和家属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痛苦。
50多年里,安宁疗护的概念传入中国,在近年来迅速普及。
8月初,记者跟随央视新闻《相对论》栏目组,前往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病房,旁观了生死边界上的温暖与慈悲。
净
早上十点,是医院最拥挤的时候。海淀医院的门诊部站满了人,人们单手举着化验单侧身挤过回廊,候诊室门口的凳子是抢不到的,能站在墙边靠一靠已属幸运。
只有15诊室门口,罕见地有空座,也不见排队。偶尔有人在宣传板前驻足,上面写着:“安宁疗护综合门诊,为就诊患者及家属提供从门诊诊疗至收治入院的多种形式的服务,包括沟通与决策、症状指导及控制、照护指导、家属支持”。
那是一位穿得朴素但整齐的老人,他知道有这个病房,可以让治不好的人走得安稳些,但是没有挂上号,索性上门诊来问问。老伴已是癌症晚期,生存希望渺茫,又不堪治疗的痛苦。
医院是争分夺秒的地方,但安宁门诊的问诊时间非常长,老人等了许久,上一位病人才出来,护士把他们送到门口,轻轻在家属胳膊上拍了拍,以示安慰。
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满面病容,鬓角全白,但不乱,连盖在腿上的毛巾被,也叠得挺整齐。
家里有重病患的人都知道,疾病容易让人丧志,对生活胡乱安排。但出现在安宁门诊的病人和家属,都少见邋遢和颓废,哪怕衣衫朴素,也干净整洁。
近年来,安宁疗法在中国迅速普及,但依然是小众的,大部分人不知道,知道的人可能不接受,选择走进这间诊室的人,已经准备好了用另一种方式面对死别。
敬
“明天的手术已经排满了,只能约后天了。”
“那就给患者皮下注射吗啡,先止疼,再坚持一天。”
会议室里,海淀医院安宁病房的秦苑主任正在与护士商讨如何给患者用止疼药。那是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尽管疼痛难忍,但她还是坚持每天都下床走走。
癌是众病之王,病至末期,浑身只剩下疼。尤其是老人,当疼痛、出血、失禁、化脓等等问题接踵而至,尊严和体面都已经顾不得,那是伤身,更是诛心。
许多病人家属,因为没有医学专业知识,不敢给病人贸然使用止疼药,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痛苦。
躺在床上的身上疼,陪在床下的心里疼,情状凄惨。
面对已无药可医、无方可用的病人,安宁疗护会把重心放在症状控制上。安宁疗护又叫姑息疗法——顾名思义,让病程顺其自然,不强行抢救,尽最大的努力,有痛止痛,出血止血,让病痛从眼前“消失”。
当日查房时,有一个病人说肚子不舒服,秦主任过去摸了摸,问道:“给你灌肠吧,会好受一点,好吗?”
患者不假思索:“好,好。”
既然告别无法避免,能少痛一点是一点,这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敬。
近
海淀医院的安宁病房与肿瘤科设在同一层。中午的病房飘着饭菜香味,吃过饭的病人倚在床上犯困,一对正在散步的母女,在走廊小声交谈。
墙上贴着医护团队的照片,但不是一板一眼的白大褂照,都是生活照。有个可爱的护士,甚至只有一句话简介:“减肥是我的终身事业”。除了医护,安宁病房还配有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及志愿者,他们的介绍栏大都写着对生死的感悟。
“都是P过的美照,”秦主任笑着大方介绍,“在我们这,没有医生和患者,只有人与人,你和我。”
节奏很慢,没有不断响起的呼叫铃,也没有探视者来来往往,走廊上的绿植和鱼缸都被打理得很好,一尾健壮的金鱼在水里“皎若游龙”。
这间安宁病房只有两个医生,查房像串门。
“我这个样子,要麻烦你们照顾,真是太对不起了。”病床上的老太太自责,秦主任走近,抚摸她的臂膀,耐心地问起来,“发生什么事了,您怎么会这样想呢?”病人的女儿站在远处,悄悄抹泪。
老人的心情总是沉郁,医生与社工和她的亲人轮番谈了好几次,努力想办法。
在其他治疗中,医生是挡在患者和死亡中间的最后一道墙,但在安宁病房,医生更像一座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治疗手段,“托住”被死亡阴影笼罩的一家人,牵引他们渡过这一难关。
尽
安宁的安,是安生者的心,安宁的宁,是让逝者得到宁静。
吃午饭前,社工赵静带着自己的实习生,一直在做一份PPT,这是她第一次做送给病人和家属的“传承文档”,速度很慢。
她介绍,这是“尊严疗法”,在征询患者同意后,会和他们好好聊个天,从未了的心愿,到对家人的嘱咐,天南海北,把想说的话都讲出来。
社工会把聊天整理出来,交给家人留存。
“你是人间四月天……”赵静仔细核对着自己做的第一份“传承文档”,她是个年轻的姑娘,四月天是她心中对生命最好的赞美。
志愿者回忆,有一位病人一直和老伴闹矛盾,弥留之际老伴也不太会照顾,儿子夹在父母中间又气又急。
社工们反复给老人电话,真心实意地调节,一家人最终摒弃前嫌,重新坐在一起。
第二天凌晨,病人在睡梦中安详离世。
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安宁疗护的原则是“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照顾”。许多家事纠葛,在死亡来临之际会凸显出来,秦医生和护士、社工们会通过召开“家庭会议”,引导患者和家属把话说开。
“了无遗憾才是善终”。一位病人家属在送走家人后,对秦主任感叹道。
采访的间隙,救护车又送来了一位紧急入院的患者。
“您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吗?”老人耳背,秦主任大声问着。
“不知道。”
......
“那您对我们有什么期待?”秦主任追问。
一阵沉默过后,老人仿佛松了一口气,答道:“减轻痛苦就好!”
送他来院的家属递上病史资料,告诉秦主任,自己一家已经做好了准备。
中国人讲究“善终”,认为这是人生很大的福报。
这个规模不大的安宁病房,五年里,已经让三百多位患者安详离世,得以善终。
来源: 央视网
肺癌骨转移给人的印象就是会出现身体的疼痛,确实有些肺癌骨转移的患者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出现了肺癌骨转移是预后不好的表现,代表着疾病已经到达了晚期。
有一位肺癌患者家属在线上问诊平台给我留言,她母亲诊断为晚期肺腺癌治疗将近两年了,现在身体疼痛比较严重,他问我用保骨针会不会有效果?适合不适合用?所谓的保骨针是指治疗肺癌骨转移的唑来磷酸,地舒单抗等等药物。如果明确诊断为肺癌骨转移,这类药物是适合用的,很多患者也会从中得到治疗的效果。
提醒大家的是,用这类药物治疗肺癌骨转移,给上药之后疼痛就会明显缓解的概率并不高,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换句话说,止疼的效果没有那么快。因此,如果现在肺癌骨转移疼痛比较明显,除了用这类保骨针之外,还需要进行专门的止痛治疗,这样才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编辑
多瑞吉,它的常规药品名称又叫芬太尼透皮贴剂,主要用于治疗中度到重度慢性疼痛。该药物属于阿片类药物,具有成瘾性,在使用它之前,您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为什么医生会为您开具这个药品疼痛被列为5大生命体征之一,在2000年第10界世界疼痛学大会(IASP)上,专家达成共识认为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应接受相应治疗。
一般在治疗前,医师需要为您进行疼痛评估,当您疼痛评估评分达到中重度时,会考虑为您开具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止痛。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通常不用于轻度疼痛或持续时间很短的疼痛(如头痛、牙痛),也不用于外伤造成疼痛。
用药前您需要告知医生什么告诉医生您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如果发生过药物或食物过敏,需要说明引起过敏的具体事物,出现了哪些过敏症状;您是否存在肺部或呼吸健康问题(如哮喘、呼吸困难等);您是否存在肝脏和肾脏健康问题;告诉医生您在治疗疼痛前2周左右的时间是否服用过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失眠的药物,或抗菌药物;您是否正在服用其他治疗疼痛的药物。
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注意事项记录使用贴剂的日期和时间,以便提醒自己何时需要更换贴剂;每片贴剂中所含药物足以维持3天(72小时);每三天更换一次贴剂;在使用新贴剂之前,请先去除旧贴剂;始终在每3天(72小时)的相同时间更换贴剂;如果使用一片以上的贴剂,应同时更换所有贴剂。
不要连续两次在同一位置使用贴剂;多瑞吉应在躯干或上臂未受刺激及未受照射的平整皮肤表面贴用。
用药后,您可能出现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不耐受,如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帮助。此外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具有成瘾性,若有物质滥用(包括药物、酒精滥用或成瘾)或精神病(如重度抑郁症)的个人史、家族史,需要跟医生沟通后谨慎使用。
同时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可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因此要按照医嘱用药。应注意,非使用者与您共用床铺或亲密身体接触,可能导致本品意外转移到非使用者的皮肤上(尤其是儿童),进而对非使用者造成阿片样物质过量,所以对于未使用或已使用的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要妥善保管,避免他人及儿童接触。
加热可使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内的药物加速释放,在用药期间,应避免将用药部位及周围区域直接暴露于外部热源,例如:加热垫、电热毯、加热水床、加热灯或烤灯、高强度日光浴、热水瓶、长时间热水浴、桑拿浴和热漩涡spa浴。如在用药期间出现发热症状,要及时测量体温,同时寻求医师或药师帮助。
药师嘱托疼痛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行动等,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与困扰。出现不能忍受的疼痛时,可以就诊疼痛门诊,及时寻求医师的专业帮助。药物治疗是缓解疼痛的主要手段之一,不要抗拒药物治疗,了解治疗药物,正确使用药物能够帮助您走出疼痛困境。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药学部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