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癌症发病率(根治癌症新药即将问世)

2023-11-07 17:30:36
骨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 肿瘤治疗方法 > 日本癌症发病率(根治癌症新药即将问世)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日本癌症发病率,以及根治癌症新药即将问世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同在亚洲,我国胃癌生存率仅23%,而日本高达80%?值得思考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老冯经常需要加班出差,还得在饭桌上应酬。尤其是最近,老冯喝酒和晚归的次数越来越密集。妻子担心他总是这么大吃大喝身体会出问题,曾多次叮嘱,可老冯却不以为然。

某天夜里,老冯又带着醉意推开家门,妻子见状十分担忧“你老这样不行,要不跟你们单位说说调岗吧,就算不调岗体检也得按时去啊!”

听到这话,老冯借着酒劲发起了牢骚,“我不都是为了这个家,我不挣钱怎么办,你和孩子喝西北风啊。每天那么忙,工作上的事情都处理不完,哪有功夫去体检,你别瞎操心了。”

可没过多久,老冯身体就出了问题。一天夜里,在酒桌上,老冯刚喝下一杯白酒,就觉得喉头一股子腥味,随后鲜血便从嘴里流出。就这样,老冯被同事送进了医院,妻子听闻也赶紧赶了过来。

经过检查医生表示,老冯这次吐血主要是因为肿瘤侵犯了部分血管所引发,再加上饮食不当造成胃穿孔,所以才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需要住院治疗。妻子一听老冯胃上有肿瘤,直接瘫软在地。

癌症在人们认知当中,一直是一个裹挟着健康和金钱的词汇。因为,一旦患上癌症,不仅健康会一去不复返,治疗过程中还会花费大量金钱,有些人甚至为了治疗癌症而倾家荡产。所以,癌症就成了人们惧怕的一种病症。

在多种癌症当中,胃癌的发病率一直占据较高位置,但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应对癌症的方法越来越多,不少患者甚至可以被治愈。

可即便如此,我国的胃癌治愈率依旧很低,仅达到了23%,而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治愈率却在80%以上。难道日本在对抗胃癌上真有什么独到之处吗?

一、胃癌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健康杀手”

根据全球癌症相关最新消息,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已达到1929万人次,死亡率达到51%。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庞大,所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成为了世界第一。

尤其是胃癌的相关数据,着实让人担忧,在新发病例的48万人当中,死亡率竟达到了77%,也就是说,我国胃癌生存率仅占23%。

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几十年间的癌症发病形势也非常严峻,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数已达到了5万人,占癌症总体死亡人数的25%。

但由于近些年日本不断调整针对胃癌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降低,5年生存率更是达到了80%以上。

按道理来说,我国近几十年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治疗癌症的水平并不亚于其他国家,如果合理利用这些治疗手段,胃癌带来的健康问题还是可以被克服的。可为什么我国胃癌的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呢?或许是这些因素所致。

二、中国人更容易被胃癌盯上,为什么?

1、盐分摄入普遍超标

医学研究发现,我国胃癌发病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黄河中上游地区。受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这里的渔民每天都要摄入过量盐分,这就导致了盐分摄入长期超标的问题。还有福建地区,常年保持着腌制咸鱼的传统,也加大了日常饮食中的盐分摄入量。

其实很多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但大部分小吃都属于盐腌类食物,所以当地居民免不了摄入过多盐分。有研究指出,生活中许多食物都存在盐含量超标的问题,比如半成品速食以及加工食品等。一旦每日摄入盐分超标,不仅会侵蚀胃部,还会使体内渗透压提升,对胃粘膜造成不良影响,长此以往,患癌症的风险也会提升。

有些人可能会说,部分地区饮食习俗不利于养胃,那么其他人患胃癌的风险是不是会低一些呢?

答案是否定的,就算不是饮食习俗造成的高盐分摄入,普通人每天也无法拒绝外卖、街边小吃摊、烧烤摊的诱惑,随便吃上一顿,当日盐分摄入就已经超标了。更何况有些人管不住嘴,将“逛吃逛吃”进行到底,盐分摄入必定会超过最高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盐分不超过5g,而我国近年来的调查报告却显示,国民日均食盐量在10.5g,达到标准的两倍之多。另一项研究还指出,通过对比18个国家的日常食盐量发现,中国是唯一一个超80%的人盐分摄入过量的国家。有了这样的数据背景,中国人自然成了胃癌更中意的群体。

2、饮食不规律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当中,饮食不规律主要指三餐不规律,比如不按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等。但实际上,饮食规律还包括营养搭配、油盐摄入等。像上文中提到的盐分摄入超标,已经是饮食不规律的范畴了。而长期的饮食不规律,也是增加胃癌风险的一大诱因。

中华医学会曾针对国民饮食健康进行过大规模普查,调查发现,自2002年以来,在12.5万份样本当中,有60%以上人群存在进食不规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进食不定时、不定量,占比分别达到17.8%和38.8%。

另外,油盐明显超标者占比达到95.6%。这意味着,如果以国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油盐标准来界定,成年人烹调油不超过30g,食盐用量不超过5g,那么符合该标准的调查样本仅占到4.4%,进一步证实了我国普遍存在油盐超标的问题。

再来看看其他营养的摄入。鸡蛋进食方面,近80%的调查样本每天吃不到一个鸡蛋,一周内进食超过5个鸡蛋的人数占比仅达到25.3%,而一周完全不吃鸡蛋的人达到33.1%。

要知道,鸡蛋当中营养丰富,优质蛋白含量较高,每天按时按量摄入对养护健康是有帮助的,但如果完全不吃鸡蛋,或摄入过低,体内营养储备不足,必然有害健康。

蔬果方面存在严重摄入不足的现象。调查对象当中,有78.7%的人每日蔬果总食量不超过500g。一成调查对象只选择1种蔬果类型,三到四成调查对象会选择2到4种蔬果类型,超过5种以上者,仅占8%。

蔬果当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是人体每日必需营养,具有养护肠胃作用,忽视摄入也会成为胃癌发生的诱因。

3、饮食文化与用餐习惯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不怕酸蚀的微生物,因此,它可以在胃部的酸性环境下长期生存,继而升高胃部疾病甚至是胃癌的患病风险。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途径有很多种,比如吃生肉,部分地区饮食上存在食生的习惯,认为这样能全面感受到食物的鲜美,包括西餐中也存在七分熟、三分熟的制作方式,这就导致了微生物残留影响胃部健康。

还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也会加大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风险。长期的刺激性饮食会导致胃粘膜抵抗力下降。考虑到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寄生于胃部的常见微生物,所以胃部状态越差,感染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概率就越大。

最后是共餐导致的交叉感染。对于部分中国人来说,同在一个餐桌上,分餐制是一件很见外的事情,不仅显得生分,还会让他人觉得你是嫌脏才这么做,非常影响互相之间的感情。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保护健康的一种措施罢了。

幽门螺旋杆菌不仅存在于胃部,还会混合在唾液当中。如果大家都不用公筷、不采取分餐制的方式用餐,那么筷子、勺子等餐具反复接触饭菜,必然会造成细菌污染。

只要餐桌上有一个人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那么同桌吃饭的所有人都会有被感染的风险。也因此,长期共餐就成了引发胃癌的又一大因素。

4、防治意识薄弱,救治不及时

在中国,大部分人对待疾病都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小病小痛完全可以通过自愈的方式解决,没必要上医院,出现明显不适感再去医院也不迟。可就是这样一种观念,让大部分患者即便花大价钱治疗也“无力回天”

其实很多病症早期阶段都不会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包括胃癌也是如此,就算有,也只是轻微的不良反应罢了。而进入中期或晚期阶段,身体才会出现各种各样明显的不良反应,可真到那个时候才就医治疗,显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生活中许多病都是拖出来的,尤其是胃癌这种早期症状不明显的病症,更容易被人们忽视。

人们总说为了健康要定期体检,或者有针对性的做专项检查,不要小看小病小痛,背后可能隐藏着大问题,需及时检查清楚才能排除患病风险。可真正做到定期检查、合理预防、及时治疗的人又有多少呢?

道理谁都懂,但大家多少都存在侥幸心理,而正是这种心理因素作祟,才让部分患者一再错过治疗时机,最终导致病情无法挽回。

三、日本是如何做到胃癌存活率80%的?

1、严格控制盐分摄入

日本作为海岛国家,饮食上多以海产品为主,与此同时它们也有食用腌菜的习惯。但由于长期摄入过量盐分会损害胃部功能,增加患癌的可能性,所以日本便开始限制国民的盐分用量。

最开始,日本人每天平均用盐达到了17g左右,远超标准食盐量,但随着日本再三强调盐分摄入过量的危害,当地人便逐渐加入了控盐大队当中。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日本人的日常用盐量已经逐渐接近标准用量。虽仍存在超标现象,但普遍的用盐量减少,进一步降低了日本人胃部受损的概率,也因此,日本人患胃癌的风险有所降低,从根源上制止了胃癌的发生。

2、早期确诊率高

前面我们提到,中国人普遍存在忽视日常检查的问题,认为小病没必要上医院,以至于部分病症一拖再拖,确诊已经是中期或晚期。

要知道,早期癌症和晚期癌症相比,在治疗难度上的差别不是一星半点,越到后期治疗难度越大,且治愈率也会进一步降低。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胃癌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日本早在1963年就提出了早期胃癌的概念,并在同年呼吁全国居民进行胃癌筛查,尤其是针对40岁以上胃癌高发人群,几乎全部参与了胃镜筛查。

1983年,日本为了进一步完善防治胃癌的相关事宜,更是把胃癌筛查纳入国家计划当中,叮嘱居民定期进行筛查。即便有居民真的查出胃癌,在早期阶段被治愈的可能性也很高。

反观我国,做胃镜的人却屈指可数。数据统计显示,日本每年会完成1500万例胃镜检查,能达到全国人数占比的12.5%,而确诊胃癌后尽早投入治疗,自然比中晚期的治愈率更高。而我国居民对待胃镜检查普遍持反对态度。一方面费用较高,另一方面入侵性检查往往会带来明显不适,而人们的接受度低,也阻碍了早期筛查。

3、阻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前面我们提到,幽门螺旋杆菌作为诱发胃癌的一大因素,如果胃部状态不佳,感染后就会提升胃部疾病甚至是胃癌的发病风险。如果想避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从根源上清除就成了最简单的方式。

胃癌在日本的发病率并不算低,考虑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最终会形成胃癌,日本便把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作为了对抗感染的主要手段。自从日本实行该计划后,国民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概率一再下降,感染率不断降低,则从根本上预防了癌症发生。

总结:

日本胃癌治愈率高不是没有道理的。重视初期检查、控制盐分摄入、阻断感染源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胃部受到侵蚀的概率降低,自然不容易诱发疾病,而早期胃癌被及时查出,也降低了治疗难度。目前,胃癌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健康杀手”,唯有进一步提高健康意识,重视早期检查和治疗,才能避免胃癌带来的痛苦。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6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