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度的功效和作用(恩度说明书)

2023-11-08 01:26:17
骨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 肿瘤治疗方法 > 恩度的功效和作用(恩度说明书)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恩度的功效和作用,以及恩度说明书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肺癌治疗中,抗血管生成药真的能把癌细胞饿死吗?听听医生怎么说

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接受了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的治疗,为了让病人易于理解,我们解释时都会使用一些比喻,常用的是行军打仗,肿瘤就像敌方的士兵一样,生长、转移时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周围的血管就是它们的“粮道”,如果切断这些供应通道,那么肿瘤就失去营养,下一步就有可能被饿死。

当然了,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解释,事实上抗血管生成药真的能把癌细胞饿死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抗血管生成药的效果如何?

在表述这个内容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抗血管生成药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发现肿瘤生长的同时,周围会伴有大量的血管生成,随后的试验也证实这些血管是肿瘤生长的关键。基于这个发现,科学家们找到了破坏血管抑制肿瘤生长的方法,这就是抗血管生成药,其原理也就是俗称的通过切断肿瘤的粮道,达到饿死癌细胞的作用。比如最先上市的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断了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失去营养供给,进而逐渐缩小。

抗血管生成药的原理是什么?

和传统化疗药不同,抗血管生成药实际上属于靶向药物,针对的是血管生成的靶点,通过药物的作用,抑制了肿瘤血管的生成,基于不同的靶点,目前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VEGF):VEGF又称为血管通透因子,在肿瘤生长、转移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增强肿瘤的存活及转移能力,抑制VEGF就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目前这类药物主要有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奥拉单抗等。

2、基于VEGFR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这主要是一些小分子的多靶点TKI,通过抑制信号传导限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并且有些药物还可以促进肿瘤干细胞的凋亡,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阿帕替尼、尼达尼布、安罗替尼等。

3、作用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药物:恩度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的药物,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成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目前已被推荐为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中。

抗血管生成药适合治疗哪些癌症?

肿瘤生长需要血管,癌细胞在快速增生转移中需要大量的营养支持,这其中血管就是营养的通道,通过这些血管癌细胞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养分,这也是很多实体肿瘤的特点,所以抗血管生成药目前主要针对的是实体肿瘤,比如肺癌、肾癌、肝癌、肠癌、甲状腺癌等,只要肿瘤有实体组织都可以抗血管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属于靶点抑制物,在抑制靶点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

●高血压:这是药物使用中常见的一种副作用,据报道贝伐珠单抗在服用中发生轻度高血压的概率约为24%,重度高血压的概率约为7%。阿帕替尼、索拉非尼等药物在服用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心脏损伤:常见的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有研究表明服用贝伐珠单抗患者,约有1.5%的概率发生严重的心力衰竭。有报道指出,在使用恩度抗肿瘤治疗中,有些患者会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毒性。

●血管栓塞:有研究指出,抗血管生成药会增加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性。比如有数据表明,使用贝伐珠单抗时,约有3.8%的患者可能发生动静脉栓塞,使用舒尼替尼时甚至会发生肺栓塞。

●出血:主要是一些与肿瘤有关的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最常见的是鼻出血,比如贝伐珠单抗约有30%概率引起鼻出血,主要是一些少量的出血,大量的出血很少见。

●蛋白尿:这可能与药物破坏血管有关,主要是一些无症状的蛋白尿,常见于老年患者,发生概率约为30%左右。

●另外还有一些伤口愈合不良、疲乏、腹泻、手足综合征等较常见的副作用。

抗血管生成药的效果如何

抗血管生成药主要作用于肿瘤的营养血管,通过掐断养分限制肿瘤的生长,但这只能减弱肿瘤的生长能力,并不能杀灭它,所以单用抗血管生成药效果并不好,目前推荐联合用药,比如联合化疗,这就好比打仗,打断敌人的粮草供给会使敌方军心大乱,但还是需要我方的士兵冲锋陷阵才能消灭敌人。

所以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比单用化疗药效果好,比如晚期非小细胞癌的治疗,一线方案推荐的是含铂的双药化疗,但只用此方案后患者的OS(总生存期)大概在10个月左右,如果联合贝伐珠单抗后,患者平均OS延长至14个月左右,可以说是明显改善了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

影响抗血管生成药效果的原因有哪些?

基于肿瘤血管生成理论诞生的抗血管生成药,在抗击肿瘤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联合化疗、免疫后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但肿瘤的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目前抗血管生成药治疗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缺乏准确的生物学标志,不能确定哪些人群使用后可以获益。

2、出现耐药问题,和其它靶向药一样,抗血管生成药也会出现耐药,这可能与血管生产的信号上调有关。

3、不能确定准确的用药时间窗,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使用后,会产生一个特殊的时间点,肿瘤细胞的血管会出现短暂的正常化,此时加用放化疗能够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总结:

抗血管生成药虽然在晚期肺癌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效果并不能达到理论上设想的那样完美,目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首先,需要寻找更加精确的抑制血管生成的靶点,为个体化及精准治疗做好准备。其次,药物耐药的原因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有待深入研究明确其中的耐药机制。还有,就是如何预防药物治疗中的副作用,也是研究的重点。最后,近年来免疫治疗进行的如火如荼,有研究指出抗血管生成药可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一些小样本的临床数据已经证明了这种疗效,希望下一步更大、更权威的研究能进一步证明这种治疗效果。

我是医心雕龙,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

化疗的次数取决于什么?4次和6次差别大吗?

化疗之于肿瘤患者们并不陌生,甚至有些肿瘤患者会“谈化疗色变”,究其原因是恶心呕吐、脱发、手脚麻木、口腔溃疡等副作用在“作祟”,令人苦不堪言。

“化疗太难受,我撑不住了,减一次吧!”如果抗癌中化疗无法避免,那能否减少次数让痛苦快些结束?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化疗次数是如何制定出的。

化疗的次数取决于什么?

首先说明,这里的次数在临床上我们称之为“周期”。

举个例子为大家说明一下:

一项研究对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化疗,方案为:恩度(30 mg/d,连续输注,d1-14)+ 紫杉醇(150 mg/m2,d4)和奈达铂(80 mg/m2,d4),每3周1次,共6个周期。

通俗来讲,这个化疗方案总共做6次(周期),每3周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中,第1-14天连续输注恩度,第4天,输注紫杉醇和奈达铂。

(特别说明:此化疗方案为试验方案,患者切勿自行使用,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那么这6次是依据什么而定的呢?

患者病情

若患者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化疗6次后就将癌细胞数量长期控制在正常水平,那么6次可能就可以了,或者医生还会让再多化疗2个周期巩固效果,降低复发几率。

若患者对化疗药物有一定效果,治疗后复查,发现肿瘤一直存在且持续缩小,那就可能会一直化疗下去直到患者不受益或不耐受。

化疗方案

不同化疗方案的次数也可能不同。以胃癌化疗方案为例,常用的XELOX方案,静脉注射奥沙利铂+口服卡培他滨,共8次(周期);另一个常用的FOLFOX方案,静脉注射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按照不同给药剂量,可能是6次(周期),也可能是12次(周期)。

同一癌种,使用不同的方案,化疗次数可能不同;同一方案,不同的剂量,化疗次数也可能有差异。

患者的身体状况

化疗药物存在一定毒性,因此,只有患者的身体能够“挺住”化疗药物的“冲击”,才能够进行化疗。

临床上常用的身体状况评价指标包括PS评分(越小状态越好)、KPS评分(越大状态越好)、ECOG评分(越小状态越好)等,如果患者身体状况不达标是不能进行化疗的,比如肺癌患者要进行全身化疗,PS评分一般要≤2。

如果患者可以进行化疗,但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化疗药物的剂量和次数也可能会减少;或者患者在化疗几次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无法耐受之后的治疗,医生也可能减少化疗次数。

化疗4次和6次区别大吗?

同一个化疗疗程可能分为4次(周期)或6次(周期),没有明显的区别。我们的关注点并非次数多少,而是效果如何。

一般化疗2次(周期)后,会通过CT、核磁等手段对化疗的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如果判断患者通过化疗仍然能够获益,那么一般会继续进行化疗。如果,肿瘤已经在一个状态保持比较久,通过化疗可能不会再给患者带来更多益处,反而会因为化疗的副作用带来更多弊端,那就不再继续化疗了。

化疗次数的制定也并非是医生“拍脑门”决定,而是通过对很多临床试验数据的归纳总结得出的。

能否随意增减化疗次数呢?

回到开篇的问题:能否减少化疗次数让痛苦快点结束呢?

虽然,化疗4次与6次没有明显区别,但随意增减化疗次数仍不可行。

化疗药“杀灭”癌细胞的过程是一场“持久战”,而化疗方案便是“作战指南”。一次化疗只能杀灭一定比例的癌细胞,因此要通过多次的化疗用药,来提高“歼敌”的数量。

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因此在一次化疗后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身体,当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就要紧锣密鼓开展下一次化疗,为的就是在癌细胞“元气大伤”还未恢复前,再给予“打击”,乘胜追击才能更快取得胜利。

化疗次数不足,癌细胞有了更长的“修整期”,很可能“卷土重来”,前面的胜利成果大打折扣。除非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无法耐受下一次化疗,经过医生评估,可能会暂停化疗,等身体状况恢复,再进行之后的治疗。

化疗次数太多,一方面,带给患者更多的副作用痛苦和经济浪费。另一方面,化疗次数多也并能实现癌细胞的“0存在”,过犹不及,并非多多益善。

一项关于III期卵巢癌术后辅助化疗疗程次数与疗效的研究显示,增加术后的辅助化疗的次数和时间并不一定能延长患者的肿瘤复发时间和生存期(P>0.05)[1]。

“我的化疗次数该增还是该减?”

没有医生对患者当前病情和身体状况的判断,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写在最后

所以,不必因为自己的化疗次数与别人不同而惴惴不安,与医生多沟通、多反馈,愿治疗都能取得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晓燕, 胡洪. 100例Ⅲ期卵巢上皮癌术后辅加化疗疗程次数与疗效的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 2004, 31(3):141-143.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8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