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有伤口能吃鹅肉吗,以及癌症能吃鸡肉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中六君,我刚做完手术,能不能吃鸡蛋呀?”
“我手臂上有个伤口,吃海鲜可以吗?忍好久了!”
……
诸如这样的问题,外科医生一天要回答N+1遍……
不仅如此,发物其实从古就有流传……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大肆屠戮功臣,大将徐达因患背疮忌食“发物”鹅肉。朱元璋听闻后便赐鹅肉与徐达,徐达食用后背疮发作而亡。
竟然如此吓人?!快随中六君了解一下吧!
发物有哪些?
其实,“忌食发物”是伤口愈合期患者常听到的说法。但是,到底哪些食品是“发物”却没有明确说明。从民间流传下来的食品看,所谓发物多是一些具有刺激性或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同时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
如:
一为发热之物,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香蕈、鹅、鸡蛋、椿芽等;
三为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米酒等;
四为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
五为发动血之物,如海椒、慈菇、胡椒等;
六为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伤口愈合的过程
一般来说,伤口愈合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受伤早期伤口出血并形成血凝块;
第二阶段,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开始出现在伤口内部,旧有的血凝块被分解吞噬,肉芽组织占据受损部位。随着肉芽组织内胶原纤维的增多,肉芽组织逐渐转变为纤维组织,伤口变得坚硬,瘢痕逐渐形成;
第三阶段,瘢痕组织开始逐渐塑形,以适应局部生理功能。
到底需要忌口吗?
伤口愈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核心在于执行修复功能的各类细胞能够良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中医治病离不开辨证治疗,忌口也是如此。如果因为患了某一种疾病或者身体出现创口就把所有被统称为发物的食品忌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如营养状况差的患者,或者伤口面积大者,如果不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对伤口愈合反而不利。
而如果患者属于热性体质,还是建议少摄入高能量高蛋白食物。另外,很多发物性味不是属于热就是寒冷,容易动血动火或者黏腻滞气,有创口者,还是建议以食用平性食物同时有高蛋白者为宜,如猪肉、鸽子、鲈鱼、鲫鱼、鲤鱼为宜,水果蔬菜类仍以平性为宜。
所以,
要不要忌口还是看个人具体病因,
不能一概而论~
【感谢我院中医科苏婷主治医师对本文的帮助】
“妈!我周末回家,我想吃你做的酱油鸡了,可馋死我了。”
“哎哟,现在也不兴吃鸡肉了,要不换个菜吧,妈都给你做!”
“咋就不兴吃鸡肉啦?从小到大不都是这么吃过来的吗?”
“我上周听隔壁的老张说,什么哈佛还是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鸡肉会致癌!这谁还敢吃呀”
“你这消息靠谱吗?怎么我都没听说过的”
“国外的研究还能有假的吗!”
“……”
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吃鸡呢?
根据智研咨询调查显示,国内的肉类消费中,鸡肉是国内第二大肉类消费品种。在中国,每年有70亿只鸡被“埋葬”在国人的肚子里,这也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肉鸡生产和消费国。
鸡肉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食材之一,但近年来关于鸡肉的争议却不少,有人说“鸡肉被打了大量激素,吃了会性早熟”、“我国现在癌症患者这么多,都是因为鸡肉吃多了”……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我国癌症之所以高发,“祸根”是鸡肉?食用鸡肉也与患癌风险有关?
发表在《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杂志》上,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关于鸡肉与癌症风险的相关研究,通过对2006年至2014年对47.5万名英国中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后,结果发现:食用鸡肉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以及男性前列腺癌的风险增高有关。
那是不是证实了鸡肉真的会致癌呢?
事实上,这项研究为“关联性”研究,只是通过数据调查表明了经常食用鸡肉,罹患某些癌症风险较高,并没有说明两者之间的原理机制,也没有足够证据明确鸡肉会增加发病风险。
癌症的患病机制并不是简单的患病机理,而是众多因素共同制约造成,因此所谓的“吃鸡肉致癌”的言论并不成立,此次研究也只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而已。
另外,还有说法称“鸡肉二次加热会析出致癌物质”,真的假的?网传说,鸡肉二次加热后,肉中的蛋白质经过存放会产生蛋白质降解物,这些物质对肝肾存在致癌危害。
对此,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表示,蛋白质降解物只有氨基酸和多肽,这两种物质并不存在对肝肾有伤害性。更何况已经烹饪熟的肌肉,几乎不会含有细菌等微生物,很难再发生有害反应。
二、市面上都是“激素鸡”,吃了会性早熟?“XX岁女童吃鸡肉致性早熟”,“现在市面上的白羽鸡长的快还大只,肯定是打了激素”,类似的新闻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市面上的鸡肉中真的含激素?会导致性早熟吗?
不少人认为,现在鸡肉生长速度如此快,一定与激素催熟作用有关。早期确实也有“激素鸡”的相关报道,更让大家对鸡肉的食品安全产生疑惑。
其实现在的养鸡场,早已经不用激素催熟了,通过培育技术的改良,目前培育的白羽鸡只要40天,就能够长到2.5公斤。而给鸡打激素,只会增加它的心脏负担和肝脏负担,加速鸡的死亡,反而不利于生产。
那吃鸡肉真的会性早熟?
实际上,目前并没有权威的研究能证明鸡肉会导致性早熟。虽然动物源食物中,确实含有少量内源性激素,但对于人体会吸收多少也是未知,并不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
此外,导致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机体疾病,如垂体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环境因素,如接触塑料制品;遗传因素;信息刺激,过早接触性信息等,都可能引起性早熟。
三、鸡脖、鸡尖翅、鸡头不能吃?关于鸡与健康的话题,还真不少,“鸡脖”“鸡翅”“鸡头”这些部位,经常上“黑榜”,这些部位,到底能不能吃呢?
1、鸡脖
鸡脖被认为有淋巴结,经常吃会中毒。但其实鸡肉体内是没有成形的淋巴结,一般只有几个聚集成团的淋巴集结体,如果它们没有发生病变,充分加热少量食用是不会存在问题的。
2、鸡翅尖
鸡翅尖被认为给鸡打针的部位,经常食用也不利于健康。事实上,鸡在养殖过程,确实可能会利用到抗生素,但一般会选择在翅膀下面,而不是鸡翅尖。
需要注意的是,鸡在打针后,药物会扩散到身体各个部位,如果不能吃,那就不止是鸡翅尖不能吃了。
3、鸡头
民间有“十年鸡头似砒霜”的说法。鸡头虽然是负责接触外界的,但鸡吃到嘴里的东西,都是必须经过肠胃吸收,进入到血液,即便是毒素,也需要肾脏代谢,根本不会累积到头。
需要注意的是,鸡的身上,真正不建议吃的这2个部位。
一是鸡皮,鸡皮虽然爽嫩,但也含有很大一部分脂肪物质,摄入过多的脂肪,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等疾病风险;
二是鸡屁股,鸡屁股有一部分叫做腔上囊,主要是鸡的免疫器官,这里还有一个巨噬细胞,专门吞噬病毒、细菌的。如果吃鸡屁股,就相当于把巨噬细胞也吃到肚子里,对健康是有潜在危险的。
想要健康吃鸡,首先要规避购鸡风险,选择正规的超市的大型农贸市场,可以避免购买到问题鸡肉。
其次,任何食物都要适量,鸡肉也不能多吃,根据膳食指南建议,禽肉类总摄入量控制在40-75克,多食同样会给身体增加负担。
参考资料:
[1]《英媒:英国专家称吃鸡肉增加患癌风险》.新华社新媒体.2019-09-10
[2]《米饭、鸡肉、蘑菇…这些食物二次加热会致癌?看完终于知道怎么吃了》.科普中国.2020-01-18
[3]《鸡肉是发物吗?肿瘤患者能吃吗?》.肺癌康复圈. 2022-08-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