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肺部癌症,以及肺部癌症有哪些类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病友群交流邀请现诚邀您加入【小荷健康肺友交流群】,这里有资深病友们的真实经验分享、交流互助相互鼓励,希望帮助各位肺友在抗病路上少走弯路,温暖互助!
入群通道:添加微信 xhjkapp2022 申请进群(请务必备注:头条)
以下转自小荷健康App真实经验
术后病理【疾病类型】肺癌-中分化肺腺癌IB期
【基本信息】女、确诊年龄47岁
【确诊时间】2020年6月8日
手术之后,因为疫情期间,就不在医院待太长时间,7天之后,办理出院,等术后12天之后,再去医院拆线,刀口长得很好。
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病理显示我的右肺下叶肿物是中分化肺腺癌,具体情况为腺泡亚型约占70%,附壁结构型约占30%,没有胸膜侵犯,也没有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肺局部会有充血的情况,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因为我自己的要求,我术后没有做化疗,术后1个月复查,3个月,6个月复查。
图片来源 :讲述者提供
个人心得有些人患上癌症,进行手术或是化疗后,他们自己,或是他们的家人们,每天省吃俭用,生活的水准一下子降低了很多很多,他们用这些省吃俭用的钱去天南海北寻找那些中医来治疗,一个不行,再换另一家,不知换了多少家中医,也不知跑遍了多少个城市。
曾经看到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在中医号脉之后,一下子拿了7000元的中药去调理身体,7000元的中药虽然没办法估计到底有多大的身体作用,但首先承受的经济压力就会很大,要想提高免疫力,其实也不仅仅只有中药,像我,我也没有去吃那些滋补品,我觉得不管是肉类、蛋类、蔬菜,我们都要均衡营养,身体没有缺乏营养就行了。
图片来源 :讲述者提供
关键一点是要每天运动,刚开始时,也就是术后出院第三天,我就开始走路,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就没有一点力气,于是,我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休息好了,我再接着走,有时我休息的时间要比我走的时间还长,但是这样也不要紧,我总归是走路了,锻炼了。
每天我都给自己定下个任务,每天都要多走一段路,实在走不动了,腿抬一点,都像是棉花一样,软棉棉的,想想自己的目标,就又有了信心,这些平平常常的走路,在正常人的眼里,可能再平凡不过了。
可是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它却是那样的艰难,即使再艰难,我也要坚持,也要与癌症作斗争,不会气馁,终于在我的锻炼下,身体一天天在恢复,逐渐能走的远点,走的多了,现在我都可以双臂摆开快步走路了。
图片来源 :讲述者提供
还有,我的最大的爱好是旅游,生病时,我去了心心念念的云南、丽江、大理古城,看到了那里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文化,感受到了那优美的风景。
也去了三亚,感受了蓝天碧绿的大海,呼吸新鲜的空气,吃那里的美食,品尝南方的各种各样的新鲜的水果。我同大家一样去乘坐空中缆车,登上玉龙雪山,在玉龙雪山上,云雾缭绕,瞬息万变。
图片来源 :讲述者提供
我忘记了自己是个癌症病人,我忘记了一切烦恼,置身于世外桃源。
所以除了认真治疗外,我认为三点比较重要:
一、均衡营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二、要每天锻炼身体,不能快走,可以漫步,根据自己的身体,量力而为的去锻炼。
三、要有良好的心态。我自认为它也是我们战胜病魔的一味良药!
虽然我是一个癌症患者,但是我不允许自己去在那里傻傻地想东想西,可能我们要比那些正常人要少活很多年。
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不是更加应该努力锻炼,努力学习,努力去过好每一天吗?即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失去了生命,那么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你的回忆是甜蜜的,没有遗憾的,因为你曾经与癌症作斗争,不在于结果如何,至少你经历了,努力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为保护患者隐私,文章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真实经验是作者本人或家人的真实治疗经验,版权归作者所有,禁止转载。如您发现内容有误,欢迎在留言区或后台进行反馈。
【小荷健康肺友交流群】入群通道:添加微信 xhjkapp2022(请务必备注:头条)
小荷健康肺友群是一个交流分享型社群,鼓励大家围绕肺CA疾病的治疗、预后、生活等各类话题进行讨论交流,群内有疾病治疗科普、真实经验分享、不定期医生直播答疑等分享,帮助肺友们抗病路上少走弯路,共抗疾病!
*此为小荷健康官方社群,群内只有病友及家属/亲友们的交流分享,以互相鼓励、交流抗病经验为主!其它打广告、推销等人员禁止入群。
肺癌是一种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肺癌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常容易被忽略,发展到晚期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异常咯血等情况,而且发展到晚期时,全身脏器的恶性肿瘤都有可能转移到肺,以至于加重肺癌的程度和治疗肺癌的难度。大多数时候延误肺癌的治疗时机,多是由于患者缺乏对肺癌的相关了解。
肺癌有哪些分类分型?
肺癌根据病理分类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随着对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越来越细,又把非小细胞根据不同的特点,将病理学光学显微镜下的特点分鳞癌、腺癌,大细胞癌三大类,其治疗原则差别不大,早期都是采取手术治疗,主要是在中晚期、局部晚期或者晚期时治疗有所区别。
如何明确诊断肺癌的分型?
目前肺癌的常规病理分型,是根据光学显微镜下的特点进行分型的。因此当发现肺部有病灶时,需通过手段将组织取出,取出组织之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组织结构,根据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来进行具体的病理学分型。有时分化较差时,还需要做特殊的蛋白的免疫标志进行区分。
当我们频繁的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时,极有可能与肺癌有关,此时需要赶紧去医院进行检查,确定病因,然后对症治疗。一旦不幸患病,也不应该消极面对。现在针对肺癌的手术种类非常多,如果没有发展到肺癌晚期,大部分的患者治愈率还是很高的。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该定期复查,防止癌症复发和转移。在接受了积极的治疗之后,进行一般的活动,生活和工作都是没有问题的。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月15日-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
4月14日,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举行了“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平台和《癌症一级预防科普教育手册》新书发布。为了推进肿瘤预防,国家癌症中心在全国实施推广“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推出“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小程序,实现为18岁以上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提供个体化健康干预和指导、科学评估癌症风险因素及暴露水平、线上自助预约癌症筛查和体检、进行权威防癌科普等公益便民服务。
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是癌症防控的有效途径之一。癌症筛查是在表面健康的人群中,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方法,针对常见癌症进行的身体检查,通过检查让受检者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从而对癌症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下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主要癌症的筛查方法:
肺癌
采用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肺癌高风险人群为40-74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吸烟:吸烟包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
(2)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4)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灰)至少1年;
(5)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肺癌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胃癌
首选胃镜检查,其次是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检测。
胃癌高风险人群为40岁以上,且具有以下任一特征者:
(1)感染幽门螺杆菌;
(2)长期抽烟饮酒;
(3)有胃癌家族史;
(4)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
(5)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症状。
胃癌高风险人群应接受1次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之后每2-3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如发现异常,建议之后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食管癌
采用内镜检查。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为40岁以上,且符合以下任一特征者:
(1)长期抽烟饮酒;
(2)有食管癌家族史;
(3)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地区;
(4)喜烫食、腌渍、粗硬食物;
(5)有反复反酸、吞咽困难、食道内异物感、Barrett食管、食管炎或癌前病变等症状。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应接受1次内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之后每2-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如发现异常,建议之后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结直肠癌
首选肠镜和粪便潜血检测,其次为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
40岁及以上人群中,具有如下危险因素中的4项及以上者,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1)年龄高于50岁(年龄高于60岁记作两项危险因素);
(2)男性;
(3)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
(4)吸烟或曾经吸烟;
(5)体质指数≥23。
如粪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则直接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推荐40-75岁高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50-74岁中低危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FIT检查。
乳腺癌
(1)对高风险人群及致密型乳腺的一般风险人群,首选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进行筛查;(2)对于一般风险人群,推荐单独使用乳腺超声进行筛查。
符合下列1、2和3任意条件的女性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1.具有遗传家族史,且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1)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2)二级亲属50岁前,患乳腺癌2人及以上;
(3)二级亲属50岁前,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
(4)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2.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1)月经初潮年龄≤12岁;
(2)绝经年龄≥55岁;
(3)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
(4)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6个月;
(5)45岁后乳腺X 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性或致密性。
3.具备以下任意两项者:
(1)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4个月;
(2)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30 岁;
(3)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疗≥6个月;
(4)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2次。
高风险人群宜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1次的乳腺癌筛查;乳腺癌一般风险女性即除了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以外的所有适龄女性,45~70岁的一般风险人群应每1~2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
肝癌
首选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联合腹部超声检查。
肝癌高危人群为男性45-74岁,女性50-74岁,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
(2)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史;
(3)肝硬化病史;
(4)一级或二级亲属有肝癌史。
建议高危人群进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联合腹部超声检查,根据综合结果进一步确定诊断、治疗及复查方案。对于肝癌高危人群,需每半年做1次定期检查;而对于正常人群,包括没有肝炎背景的人群仍需要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
工人日报记者 姬薇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