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肿瘤跟癌症有什么区别,以及癌症与肿瘤的区别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黎医生科普时间:癌症和肿瘤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癌症和肿瘤是一回事吗?今天讲一讲。前几天有个朋友微信发给我一个报告,说你看看我们肝上超声查出个肿瘤来,而且在好几个医院都说这是个肿瘤,最后这个肿瘤是个血管瘤。
血管瘤是不是癌症?血管瘤就不是癌症,它这个范围比癌症要广泛。但肿瘤不等于癌症,肿瘤它不会无限制的增长,它不会转移,这就是良性肿瘤。这两种,癌就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特点它无限的增殖,你控制不住它不断不断地长而且有转移,良性肿瘤绝对不会出现转移,癌症会转移,良性肿瘤不会无限地增长。
癌症会无限的无限的增长,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当然有的良性肿瘤,它有潜在的恶性它会转变,像乳腺的纤维瘤或者鼻腔的内翻性乳头状瘤,或者是肠道的有些息肉它会恶变,所以癌症不等于肿瘤。肿瘤包括了癌症这个范围很广,有些肿瘤会潜在的恶变,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大家听明白了吗?
记得点赞关注哦。
没有专业的知识,我们大多数人都容易将肿瘤和癌症混淆,或者把他们视为是一类的。但其实他们还是有着各自的区别的。简单来说的话,我们可以认为癌症是肿瘤的一种。我们通常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而其中的恶性肿瘤,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所以如果我们检查出自己有了肿瘤的话,那么不要慌张,一定要分清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不要过早的给自己下了死亡通牒。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肿瘤和癌症的区别。
肿瘤和癌症有哪些区别呢?
1、肿瘤和癌症在形态上有区别
通常来说,一般良性肿瘤细胞在形态上来说的话,和正常的人体细胞是没有什么差异的。但是相反的,癌症细胞与正常的人体细胞有着较大的差异,存在很明显的异型性。这也就导致了良性肿瘤和癌症对人体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同。良性肿瘤对身体一般没有较大的影响,而癌症则会严重危害我们的身体。
2、肿瘤和癌症发展特性上有很大区别
良性肿瘤一般来讲,成长的十分缓慢,并且会逐渐的膨胀。重要的是,良性肿瘤会被包膜覆盖,这就导致他们对周围的其他组织只会有一些压迫,但并不会浸润其中。良性肿瘤一般都可以用手触摸到,并且很软,与其他的组织有着很明显的界限,而且不会发生转移。手术治疗后基本是可以痊愈的,很少复发。但是恶性肿瘤就不同了。恶性肿瘤生长分裂极其快速。并且会浸润周围组织。因为它没有包膜的存在,所以它与周围其他人体组织不会有很明显的分界。癌症肿瘤更硬,并且体积也更大,还可以侵害我们其他的正常细胞。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危害。
3、肿瘤和癌症还有着病理上的不同
因为良性肿瘤细胞和我们正常的人体细胞并不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如果我们对它进行病理捡查的话,那么我们不会发现它的核出现分裂现象。但是恶性肿瘤就不同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细胞,癌症细胞已经与正常的人体细胞完全不同,已经彻底的失去了他的正常生理功能。
不管是良性肿瘤还是癌症,我们都一定要在医院进行正规的诊断治疗。良性肿瘤虽然不像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对人体的危害那么大。但是就算是良性肿瘤的话,如果生长在了一些重要的地方,那么也是可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的。关于肿瘤和癌症的区别大家一定要区分清楚。
来源:华商报
有人问,结节肿块占位究竟哪个才是肿瘤?
很多人会在无意中摸到身上长了结节包块之类的东西,而在体检做B超、CT等影像检查时,报告上也经常会看到诸如结节、肿块、占位性病变这一类的字眼。
通常大家看到这些字眼,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得了肿瘤。其实我知道他所说的肿瘤就是癌症,一般默认把肿瘤等同于癌症(其实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后者即癌症),不愿说出癌症这两个字,逃避这个扎眼更扎心的字眼。
结节、肿块、占位,究竟哪个才是肿瘤呢?其实都可能是肿瘤,也又都可能不是肿瘤,因为结节、肿块、占位,本身都只是个“描述”性词汇,是某种疾病外在的“表现”,肿瘤可以表现为结节、肿块,或者所谓占位,而其他非肿瘤病变也同样可以表现为结节、肿块、或所谓占位。
通常大小在3cm以下的才叫结节。如果更大,那通常叫肿块。很多人一看到肿块,就认为是肿瘤。其实不然,其他疾病也可以表现为肿块,你摔了一跤,皮下出血了,但由于皮没有破,出血积在里面,血肿,这个也是肿块,当然不是肿瘤。
占位就更是描述性的词,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占据了身体一定的位置,那就是占位病变,通常CT等检查如果发现有个东西在哪里,但还判断不了大概是什么,那先写个“占位性病变”,需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可以是肿瘤,也可以是非肿瘤性的任何病变。
身上某个部位发现有结节、肿块或者占位性病变,这个肯定不是正常的东西,一般当然会首先想到肿瘤可能,但不能就此认为肯定就是肿瘤。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不能简单地下结论,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知道。
是不是肿瘤,良性还是恶性,通常可以先通过对这个结节、肿块或占位病变做一个初步的分析判断,比如大小(越大,则恶性概率更大,通常1cm以下更倾向于良性,但这不是绝对),质地(摸起来硬的更倾向恶性),边缘/边界(边缘不光滑,边界模糊,与周围组织分不清,粘连,则恶性可能性更大),另外有的癌症还有一些特征性的改变。
然后根据初步的倾向性判断,再决定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比如原来做的是B超,或者平扫CT,如果怀疑恶性的话,可以进一步做增强的CT或磁共振,或者全身PET-CT检查,最终确诊得靠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
所以,看到以上几个字眼,别急着慌,那只是描述性的词,只是告诉你那里有个东西,至于是什么东西,是不是肿瘤,得进一步检查才知道。
很多肿瘤患者最关心的就是指标是否下降和肿瘤是否缩小,只要肿瘤标志物下降了,瘤体缩小了,患者就会很高兴,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随着治疗理念的改变,更多的患者开始关注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分期的变化,治疗目的的侧重点也在变化,早期以生存时间为重,追求治愈、治好,而到了晚期缓解痛苦、生活质量就考虑得多一些了。
癌症治疗,首先就是解决疼痛。导致癌痛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是由肿瘤直接引起,当肿瘤组织侵及其他正常组织时可引发疼痛,如骨转移、骨肿瘤所致的骨痛,肺癌侵及胸膜所致的胸痛等;其次肿瘤压迫周围神经也可引发疼痛,如腹膜后肿瘤压迫腰、腹神经丛可引发腰、腹疼痛;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时可压迫淋巴及血管引起患肢手臂肿胀疼痛;原发性肝转移肿瘤生长迅速时,肝包膜过度伸展也可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肿瘤溃烂引发感染同样也可以引起疼痛。
从中医上看,癌痛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临床上常可概括为 “不通”与 “不荣”两方面 ,表现为 “实”与 “虚”两种证候群。“不通则痛”为经络闭阻、瘀塞不通所致,常由气滞、血瘀、寒凝、痰湿、热毒等引起。“不荣则痛”则为气血阴阳虚损,功能失调 ,导致脏腑经脉失养,而发生疼痛。癌痛的治疗以辨证施治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采取相应的治法,具体包括散寒止痛、行气止痛、化痰止痛、清热止痛等多方面。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症状,导致营养补充成问题,饮食上要营养丰富、花色多样、好消化、少油腻、偏重病人口味等等,一些病人用鲜生姜片口含、或泡点水喝也不错。消化道症状常见的问题还有腹泻、便秘。每日3次以上不成形的大便就是腹泻,轻度不影响生活的腹泻,少吃粗纤维食物,多补充一些汤汤水水,若程度比较重就要止泻药物、保护胃肠粘膜的药物。便秘与腹泻相反,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病人能多活动也可以减轻便秘,严重情况考虑用药物治疗。
同时,还要解决恶液质患者的诸多症状。此类患者通常伴有食欲减退、厌食、饱胀感、体质下降、肌肉萎缩、乏力、贫血、水肿、低蛋白血症等多种临床表现。当癌症患者的病情快速进展时,由于癌细胞的过度分裂,失去控制,代谢过旺,往往会增加对人体营养物质、有机物的吞噬和消耗。一边是癌细胞疯狂掠夺营养物质,另一边是患者食欲下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久而久之,癌症患者就会出现极度消瘦、全身代谢改变,出现一种称之为癌症恶液质的并发症。有报道显示,60%~80%的肿瘤患者可能出现恶液质,约20%的肿瘤患者死于该并发症。最容易引发恶病质的肿瘤包括胃癌、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等。
癌症病人心理上的问题也要重视,家人多陪陪、聊聊天,病人自己也要尽可能释放一些压力。晚期癌症患者症状较多,病人难免恐惧、焦虑,若能有一些心理寄托也可减轻心理负担,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缓解心中恐惧、痛苦。
我们在治疗病人的同时,也应该了解了解患者的所需所想,而不是单纯的考虑“瘤体”“指标”。癌症晚期,很多患者出现不同的症状,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治疗的信心。所以一定要及时解决患者身上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癌症到了晚期,中医是比较好的治疗方式。恶性肿瘤病人,特别是一到晚期,病人们经常有出现一些不良的状况。比如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等症,皆属邪热瘀毒的症状。
通过中医药来治疗,能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起到控制肿瘤发展、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对癌症晚期患者,中医治疗从患者整体出发,以减轻其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为首要目标,减轻癌痛和各类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和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改变癌症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缩小肿瘤,让晚期癌症病人也能够长期生存。
总之,在癌症的治疗中,我们要真正关注患者“这个人”,而不是“这种病”,是我们每个医学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