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转移到肝脏,以及癌症的本质是什么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来自农村的兄妹把父亲送到大城市的医院,因为乡下的医生说情况有点复杂。兄妹俩人生地不熟,陪着父亲挂号、排队、看诊、做检查就花去了近10天的时间,三个人租了医院附近一间廉价的房间,即使房东说便宜,他们都觉得好贵。
这些天,他们心疼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看病的各种费用,比乡下不知要多多少倍。哥哥管着经费,每次都咬牙去交,吃饭就在医院附近的小摊上挑点便宜的。
最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晚期肠癌,已经发生肝转移,可疑胰腺转移!
兄妹俩躲在角落,背着父亲哭了一顿,去交了住院押金,办好住院手续,父亲终于躺到了病床上。
医生来询问病史后,把兄妹叫到办公室,说肿瘤已经很晚期了,建议先化疗、放疗,并且要做基因检测筛选靶向药物,然后看效果,如果效果好,可以再争取手术。
医生说得比较快,哥哥感觉很认真地在听,其实没有听进去。等医生讲完,哥哥就问了两个问题:大概花多少钱?还能活多久?
这两个问题,代表了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家属想问的问题,除了那些富豪不差钱的,不会问第一个问题。
医生说:基因检测需要1万多,全自费,如果筛选到靶向药,有可能花费就非常大了。如果效果好,再手术切除肿瘤,肝脏的转移病灶,可以有介入或者消融、切除等方案。到底能活多久,我们不敢说的,因为个体差异比较大,俗点说,和命运、运气有关吧。有的效果好的,活很多年;效果不好的,钱花了,人也受罪了,也很快就走了。所以,到底能活多久,只有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前提下,看效果,看运气了。
妹妹一听,捂着脸,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哥哥心里默默算了一下,可能至少十几万挡不住。农村过来的报销比例又低。哥哥给医生说,我们回去商量一下吧。
病房里,老父亲呆呆地坐在病床边,看着兄妹俩低着头走进来,他沉默了半天,说:收拾收拾回家去吧,吃点中药就行了……
近年,肝癌发病率与日俱增,跃居癌症排行榜第五,致死率仅次于肺癌。
肝脏的位置在人体右胁肋区,它的前、后、右侧都是右侧的肋骨。
那么它与哪些脏器相连,左侧它和胃紧密相连,下部它和肠,主要是结肠相连,上侧它和右肺下叶相连。
同时它还和其他的,比如胰腺、肝脏下部的胆囊等脏器连接到一块,因此,当肝脏有病变的时候,周围的脏器可能会受到一定牵连。
为什么有些人会患上肝癌?——主要原因
1、原发性肝癌:目前认为肝癌的发病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霉素、水土因素等一些化学致癌物的作用有关,肝癌细胞容易通过门静脉系统在肝脏内扩散,形成癌栓后阻断门静脉主干,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血液的肝外转移最常见于肺,其次是骨和脑,肝细胞癌淋巴转移比较少见,可转移至肝门淋巴结、胰周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中晚期,肿瘤可直接侵犯邻近器官和隔膜,也可发生腹腔内种植转移。
2、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会在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将癌细胞释放到循环系统,最终进入肝脏形成肝癌,其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细胞会释放生长因子,促进自身肿瘤细胞的增殖,逐渐形成独立的肿瘤细胞。
——诱发因素
1、病毒性肝炎:已知的肝炎病毒中,除甲肝病毒外,均与肝癌有关,但研究较多,共识是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与肝癌关系密切。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部分患者在此基础上发展为肝癌。乙肝病毒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病因,而丙肝病毒是发达国家的主要病因。
2、食用被黄曲霉菌等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研究发现,有十余种真菌毒素可诱发动物不同器官的肿瘤。
黄曲霉是几种有毒霉菌之一,其毒素对肝脏有剧毒,大量调查发现,黄曲霉污染分布图与肝癌高发区的地理分布几乎一致,容易霉变的食物有大米、小麦、大豆、花生、玉米、菜籽油等。
3、饮酒: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长期大量饮酒与肝癌有关,饮酒对肝癌的发生有显著且独立的影响,呈显著的量效关系。
一般认为,过量饮酒常通过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导致肝癌,10% ~ 30%的酒精性肝硬化发生肝癌。
肝脏恶性肿瘤,从1cm发展到5cm,需要多长时间?肝癌分为大肝癌和小肝癌,一般小肝癌直径小于5cm,大肝癌直径大于5cm。
虽然两者有区别,但也有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似之处反映出肝脏已经癌变,生物学特性没有区别。
区别:首先,小肝癌容易切除,通常发现时没有转移,相反,大肝癌治愈率低,其次,经过各种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比大肝癌好,可以在短时间内抑制不适。
以最近5年生存时间为标准,小肝癌患者生存率高达70%,大肝癌患者不到30%。
一般来说,肿瘤长在肝脏上,所以体积越小,对身体的影响就越小,一旦它的体积变大,很多问题就比较特殊,非常难以处理,即使切除后,后续治疗也很困难。
曾经有一个肝癌患者只有一厘米左右的大小,当时建议他早点切除,可以延长存活时间,但认为肿瘤还小,不需要治疗,反而动刀子会伤元气,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回家后,患者试图通过使用局部养肝和护肝药物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坚持服用民间偏方,三个月过去了,我的健康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差,经检查,这个肿瘤已经长到了5cm,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治疗难度增加了不少。
这个真实的案例提醒我们,一旦发现体内有癌变的肿瘤,一定要马上治疗,肿瘤生长迅速,是捕食者,会占用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资源,从内部数次瓦解人体,其实很多人从一厘米长到五厘米,两个月就够了。
肝脏恶性肿瘤生长速度非常快,所以很多患者早期身体状况都很好,一旦查出肝癌,就是晚期,不出一个月,身体就开始崩溃,出现肝功能差、血蛋白低等肝衰竭症状。嗜睡,食欲下降。
一般来说,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病高危患者、长期饮酒史、肝癌家族史的患者,每年都要进行1-3次复查,检查项目要全面,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及早防治。
一般肝癌能活多久?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法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只活1-2个月,部分患者可活5-6年甚至更长时间。
肝癌通常分早期和晚期,早期肝癌患者存活时间较长,晚期肝癌的患者存活时间明显缩短,如果给予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肝癌患者就会活得时间更长,如果放弃治疗,患者存活时间就会缩短。
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绝大多数的肝癌来自于肝炎后的肝硬化,所以很多肝癌患者同时有肝硬化的并发症,比如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如果破裂出血可能出现大呕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很多肝癌患者并不是死于癌症本身,很多时候是死于肝癌的并发症。在治疗肝癌的同时,更要积极治疗肝癌的并发症,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方法。
1912年,一名法国医生发现了癌细胞,拉开人类与癌症的“战争”序幕;
1969年,Huebner和Todaro提出“致癌基因假说”,人类离癌症的真相更近一步;
随后几十年来,手术、放化疗、靶向疗法、免疫疗法等抗癌方法相继出现,但人类始终没能确定癌症的真正源头。
来到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数高达1930万,死亡数逼近1000万。面对癌症,人类还能做些什么?
癌症的源头到底在哪里?最近,一项新研究表明,癌症的源头可能找到了。
一、颠覆:科学家或找到癌症源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医学界已经达成一个共识:正常细胞在分裂的过程发生基因突变,激活致癌基因,抑制抑癌基因,最终发展成癌细胞。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成千上万的突变细胞,但它们不一定会导致癌症,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时,癌症才会发生。
但是现在,这个共识可能会被颠覆。
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Richard M. White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在黑色素瘤斑马鱼模型中,ATAD2 基因是控制黑色素瘤形成的“必需基因”。
排除 ATAD2 基因后,即使存在其他致癌因素,细胞也无法癌变,难以形成肿瘤。只要加入ATAD2 基因,细胞的癌变能力就会迅速上升。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基因突变是促使癌症形成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突变都致癌,只有细胞环境和基因突变协同作用,才能产生致癌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靶向破坏ATAD2基因,抑制致癌能力,达到治愈癌症的作用。
早在2010年,正在攻读博士后的Richard教授就发现,在斑马鱼黑色素瘤模型中,许多癌细胞的基因特征更偏向于胚胎细胞,而不是成熟的黑色素细胞。Richard教授最终证明:单单存在基因突变,不足以让正常细胞癌变。
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Richard教授终于带领团队发现了ATAD2基因——细胞癌变的关键因素,颠覆了现有认知。
这次发现,给治愈癌症带来了新的思路。
二、癌症疫苗横空出世,生存率提升3倍既然很多疾病可以研发出疫苗,那么癌症为什么不可以通过疫苗进行治疗呢?
实际上,不同肿瘤有自己独特的突变组成,患者之间“共享”的基因改变只是很小的部分。想要通过疫苗治疗癌症,就要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定制。
EGFR是最常见的致癌基因大家族,目前,针对EGFR研发的靶向药已将近20种,在肺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的治疗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靶向药也存在难以解决的耐药问题,为了走出靶向药的耐药困境,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癌症疫苗。
作为靶向EGFR信号通路的癌症疫苗,CIMAvax-EGF在5年前就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注射CIMAvax-EGF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从9.43个月延长到12.43个月,5年生存率从6.2%提高到16.62%。
目前,CIMAvax-EGF已在古巴上市,并且在美国展开当地的临床试验,有望在美上市。
不过,科学家研发EGFR突变疫苗的脚步从未停止。
近期,美国科学家宣布针对EGFR突变研发的一款特异性疫苗安全性良好。临床试验中,24名EGFR突变的难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注射疫苗后,有3名患者出现皮疹、乏力和发热等症状,7名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1名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初步疗效让人看到了希望。
延伸科普:癌症基因检查有必要吗?从本质上来讲,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先天性遗传性肿瘤占全部肿瘤的5%~10%。
研究发现,有害突变基因遗传给后代的概率平均约为50%。遗传性乳腺癌和遗传性卵巢癌,致病基因是BRCA1/2,携带者的患病风险分别为56%~87%、27%~48%;遗传性胃癌,致病基因是CDH1,携带者的患病风险为80%;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致病基因是APC,患肠癌风险为90%。
想要预防遗传性肿瘤,临床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基因检测。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黄珊表示,基因检测不适用于所有人,绝大多数人不需要,一般适用于有家族遗传性肿瘤史的人。
例如:
1、家族中同时有几位一级亲属得癌;
2、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胃肠道多发息肉;
3、家族成员具有已知的遗传突变;
4、家族成员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患癌;
5、近亲患有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罕见癌症;
6、不同家族成员患癌与同一个基因突变有关。
参考资料:
[1]Science:颠覆教科书!科学家找到癌症发生源头,治愈癌症有了新思路.生物世界.2021-09-10
[2]疫苗可以治疗癌症吗?. 医讯药闻 .2021-08-05
[3]肺癌“黄金突变”新药迭出, EGFR癌症疫苗横空出世, 实现患者5年生存率大幅提升近三倍!. 咚咚癌友圈. 2021-08-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