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止痛的最好方法,以及加拿大海参和大连刺参哪个好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数肿瘤在发生骨转移后,后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觉。疼痛作为癌症的一个主要伴随症状,在积极抗癌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为25%-65%,晚期患者为60%-90%。有关研究发现,中度至重度癌性疼痛占1/3以上。所有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大于60%,口面部肿瘤占65%以上。在晚期、转移、终末期患者癌痛发生率为70%,抗癌治疗的患者中为60%,癌症已治愈的患者中癌痛仍占40%,85%以上的患者有不止一个部位的疼痛。这些数据说明,癌性疼痛远远得不到有效控制,面对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和家属存在不少困惑和认识误区。怎样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物? 成了肿瘤患者和家属普遍关心的问题。
引起癌痛的原因有哪些?有统计显示,约四分之一新诊断恶性肿瘤的患者、三分之一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以及四分之三晚期肿瘤患者,都会合并疼痛。引起癌痛的原因有肿瘤直接因素,如癌肿压迫,浸润,转移至骨或其他脏器,侵犯神经;也有癌症伴发的病理因素,如感染、抑郁、焦虑等;还有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如放疗相关性黏膜炎、化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疼痛以及手术后切口痛。这些原因均可引起疼痛。
癌症疼痛的程度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是慢性癌痛评估最重要的内容。评估疼痛程度常用的标尺有3种。语言描述标尺:通过“不痛、轻微、中等、严重、非常严重(极其痛苦)”来描述疼痛的强度。数字分级标尺:由1-10数字分级评估疼痛的程度,0代表不痛,10代表患者所能想象的最剧烈疼痛,并以数字标尺0-10表示疼痛程度。
缓解癌痛,止痛药是首选服用止痛药是最直接的止癌痛方法。但它跟普通的止痛药不同,并不是“疼了就吃”。因为不同的止痛药药效持续时间不一样,有些只有3-6个小时,如阿司匹林;有的是12小时,如吗啡。药物还有不同的剂型,一般来说缓释药物的起效时间比较长,所以需要在发作之前就开始服用。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疗法”是指在对癌症的部位和性质作出明确诊断后,根据疼痛的原因和程度的不同,从而选择相应的止痛药物。是目前肿瘤患者缓解癌症疼痛,需要遵循的止痛给药方法,下面就介绍癌痛控制的“三阶梯止痛疗法”
第一阶梯为解热镇痛药,其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替代药物有消炎痛、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双氯芬酸(扶他林)等,还可作第二、第三阶梯药物的辅助用药。而此类药物多有胃肠不良反应(如胃溃疡、胃出血等),且剂量增加且毒性加重,故应几类药物“交替使用”,可明显减轻副作用。
第二阶梯药物为弱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可待因,替代药物有强痛定、羟考酮、曲马多、痛力克和右丙氧芬等,主要适用于第一阶梯用药后仍有疼痛者。从药理学分析,此类药可与解热镇痛药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也可组成复方制剂(如氨芬待因、安度芬、丙氧胺酚等),可单独或“交替使用”于中度疼痛的止痛,以减少副作用和成瘾性。
第三阶梯用药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吗啡及其缓释片美菲康、美施康定等,替代药物有氢吗啡酮、羟吗啡酮、左马喃、美沙酮、芬太尼贴剂和丁丙诺啡等。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重度疼痛者。
有的癌症患者如果不想吃药,可以试试以下3种方法来止痛:
1. 分散注意力:可以听音乐、看书、下棋、看电视等来分散注意力,缓解癌痛。
2. 按摩:家人可以为患者进行适当按摩,除了能改善血液循环外,在癌痛部位按摩,还能缓解癌痛。
3. 聊天:家人及街坊邻居多陪患者聊聊天,拉拉家常,一起回忆陈年往事,营造轻松的氛围。
同时,家属要对病情有正确的认识,了解疼痛的原因,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决不能在面对病人痛苦时显得惊慌失措,或是埋怨医护人员治疗不当,从而给病人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1982年WHO就提出“到2000年使癌症病人不痛”,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癌痛止痛原则。然而时间过去了近20年,这个目标在许多癌症患者中仍没有实现。疼痛无时无刻存在,没完没了,将一些病人的意志消磨殆尽,影响进食,影响睡眠,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晚期肺癌病人身体疼痛无法睡眠该怎么办?
最重要的就是镇痛,癌痛治疗必须规范化,一开始就进行疼痛评估,按照疼痛评分,以三阶梯五原则的用药原则为指导,积极处理癌痛药物并发症,按照这样的方法,85%以上的病人疼痛可以得到减轻。疼痛三阶梯药物已经说过多次,就不一一赘述,如果说已经疼的无法睡眠,那疼痛强度还是比较高的,评分应该超过7分,那么应该直接使用第三阶梯药物止痛,以口服药物为主。按照过去的癌性疼痛镇痛标准,中度疼痛以可待因、曲马多为主,重度以吗啡为主。但是新的癌痛指南,逐渐弱化二阶梯药物,强调足量和尽早使用第三阶梯药物。比如中度以上疼痛就使用强效镇痛类药物吗啡,并采用缓释制剂,原因是,第一,强镇痛药物效果较好,增加病人舒适感;第二,使用小剂量的止痛药就可以将止痛效果维持很长时间;第三,可以最大限度的减缓对止痛药耐受的速度。
除了镇痛药物止痛之外,对晚期肺癌病人的疼痛原因要尽可能查清楚,是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淋巴结压迫神经引起的神经痛,还是脑转移引起的头痛。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疼痛,治疗方式有所不同,比如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可以采用局部放疗、骨水泥固定、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等多种局部治疗方式减轻疼痛,控制局部骨转移灶发展。脑转移引起的头痛,需要甘露醇或激素脱水降颅压,并进行放疗,可以减轻脑水肿,缓解头痛。还有一些肺癌晚期病人病灶直接破坏神经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这类疼痛除阿片类麻醉药物止痛外,需要辅助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抗惊厥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今有些医院开展神经阻滞和射频神经毁损等治疗。
如果病人体质尚可,尽可能针对肿瘤进行积极治疗,这样从根本上减轻疼痛。比如有敏感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首选靶向药物,随着4+7带量采购政策落实,一代靶向药易瑞沙已经是平民药,医保还可报销。没有基因突变者或者肺鳞癌患者可以选择化疗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小细胞肺癌首选化疗。
蓝色粮仓奏响丰收渔歌,辽宁大连130万亩海参迎来秋冬采收。
大连海参又被称作辽刺参,它生活的海域位于世界公认的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北纬39度。年满3岁的辽刺参就可以达到采收标准,被捕捞上岸。这种看似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海洋生物,其实已经在地球生活了6亿多年,妥妥地“海洋活化石”一枚!
刚出水的海参个头有多大?每年大连捕捞的海参都有5万吨,按成品鲜活海参每斤5个头计算,大约就是5亿头,约占全国的30%,年全产业链创造产值200亿元以上。
播放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再告诉你一个冷知识,您知道咱们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知海参的吗?在很多年前,考古队在大连的郭家村发现了一批外形酷似海参的陶罐,专家把它们称作是“海参罐”,这个发现也让中国食用海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的铜石并用时代。
监制丨刘鑫 席罗曦
制片人丨温露
主编丨黄羽麒 薛晨
记者丨齐莉莉 李新峰 李一凡 任乐天
制作丨雷洪
剪辑丨王楠
合作媒体丨金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