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炎症是癌症的祸根,以及炎症是癌症的什么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年前,60多岁的老方发现自己经常感到恶心,去医院就诊后医生建议他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反流性食管,同时伴有食管中段充血灶。
医生告诉老方,从胃镜检查结果来看,他的食管有糜烂和炎症,其中可能部分为早期食管肿瘤,部分为炎症。
了解到老方的生活习惯后,医生认为与长期吸烟、大量饮酒有关,建议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并进行干预。
可惜,老方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健康,并没有把医生的话放在心上。直到今年自己吞咽越来越困难,老方才又到医院检查,结果已经进展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炎症很常见,但是不容小觑。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维尔肖在《细胞病理学》里就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炎症是癌症的起源和祸根。
一、炎症是癌症的催化剂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报告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有1/6的癌症是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也就是俗称的发炎。
所谓炎症,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病理过程,是机体对外来刺激的正常防御反应。当人体局部的细胞被损伤时,免疫细胞会被激活,释放炎症因子,导致局部炎症的发生。
炎症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教授表示,急性炎症比较容易治好,慢性炎症治愈难度高,会长期存在,甚至有一小部分可能转化成癌症。
以病毒性肝炎为例,早期以急性表现为主,如果积极治疗,很容易治愈,但是拖延不治或者治疗不当的话,就会逐渐发展成慢性炎症,改变细胞和组织,最后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此外,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部慢性感染,不干预可能发展成为胃癌。感染HPV病毒,会增加宫颈癌发生风险。感染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炎症是多种疾病共同的土壤,除了癌症,还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肥胖、抑郁等疾病的源头。
二、4种食物,可能加速炎症引起炎症的原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原因,内源性包括DNA的损伤、端粒功能异常、氧化应激等,外源性包括感染、外界环境及毒物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
由此可见,内源性原因几乎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外源性影响降低炎症的发生。特别是远离污染环境、保持良好心情、规律作息、养成运动习惯、少吃垃圾食品、吃点抗炎食物等。
下面这些促炎食物,应该少吃:
红肉:
研究发现,红肉容易导致身体发生更多的炎症,原因是红肉中含有一种人体内没有的唾液酸分子Neu5Gc,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入侵者,从而引发炎症。
过度加工食品:
过度加工的食品,比如加工肉制品、含糖饮料等,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糖、盐等,并且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容易引发机体慢性炎症。
高糖食物:
除了糖,摄入饼干、蛋糕、面包等高糖食物后,血糖也会快速升高。机体在高血糖的状态下,会给细菌和病毒滋生创造环境,同时还会增加胰岛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促炎因子,加重炎症反应。
高脂、油炸食物:
高脂食物和油炸食物也是促炎食物,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项研究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小鼠在高脂肪饮食模式下会导致全身炎症的发生。
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居民每人每天食用烹调用油不宜超过25-30g。
三、患上4种炎症,不要拖从炎症到癌症,可能只有两三步。因此,如果出现以下几种炎症,一定要及时科学干预,不要拖。
1、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显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明显升高,所以应该引起重视。进行正规的治疗,谨遵医嘱坚持服药,降低癌变风险。
2、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发生感染几周或几月后可能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及时干预,再过几年或十几年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3、肝炎
数据显示,肝炎发展成肝癌的概率仅为0.3%。但是由于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不会重视,等到肿瘤越长越大,引发明显不适的时候才去医院检查。结果可能已经到了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建议在肝炎阶段就进行规范的治疗,才能有效规避癌变风险。
4、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帮凶,数据表明,80%的胰腺癌患者都有胰腺炎病史。
如果反复发生急性胰腺炎,并且治疗不当,就可能发展成慢性胰腺炎,进一步增加胰腺癌变的风险。
总的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抗炎“武器”。比如,不要过分迷信某种特定的饮食方式,多样化的饮食方式才是抵御疾病的法宝,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少熬夜、多运动等。
慢性低度炎症是健康隐形“杀手”,很难被人察觉感知,也不容易通过常规体检发现,因此一定要重视起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已有的炎性疾病,规范治疗,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资料
[1]《医生提醒:从炎症到癌症,可能只有两三步!》. 科普中国. 2022-05-23
[2]《从“炎症”到“癌症”有多远?医生提醒:这3种炎症尽量不要拖延!》 .健康时报. 2021-07-01
[3]《很多病都拴在「炎症」这根绳上,学会控炎身体会感激你》 .生命时报. 2022-01-1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今年已经52岁的陈大叔,在20年前查出了慢性乙型肝炎,但是医生就让他坚持吃药,改掉大鱼大肉的坏习惯。但是为了工作,经常免不了应酬,几年前乙肝就引发了肝硬化,肝脏的损伤已经不可逆转,最近又查出了肝癌。
20年的时间里,陈大叔经历了乙肝-肝硬化-肝癌,而且已经丧失了手术的机会,肝功能很差,血小板也非常低,常规手术很难对肿瘤进行切除。
如果早在20年前,陈大叔就对乙肝加以重视,严格管理,恐怕不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
癌症如今越来越高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457万里,死亡人数高达300万人,其中不少癌症就是炎症造成的。
一、炎症造成了1/6的癌症什么是炎症?很多人可能知道炎症,但对炎症的概念并不清楚。所谓炎症,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病,而是一类常见的临床上的病理过程,是人体由于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炎症的出现,通常是因为机体受到了损伤,机体为清除坏死组织、阻止感染而进行防御。
出现炎症并不一定危险,但如果放任炎症不管则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世界上有六分之一的癌症都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而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发炎”。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伯军解释,炎症会导致癌症,是因为慢性炎症往往是一种长期疾病,短则持续几个月,长则持续几年。在漫长时间里,炎症对免疫系统持续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炎症在体内反复,或者使炎症在体内持续保持低水平。而这种“慢性低度炎症”会造成DNA损伤,进而可能导致如肺癌、食道癌、乳腺癌等癌症。
二、发现3种炎症,千万别不要讳疾忌医1、肝炎
在肝炎中,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慢性肝炎说明病毒始终没有被完全清除,而是在肝内不断复制,对肝造成伤害。长期如此,肝炎可能就会变成肝硬化,不及时治疗还可能恶化为肝癌。
2、胃炎
如果发现自己得了胃炎,要马上到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如果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可能会发展为胃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幽门螺旋杆菌纳入1类致癌物的名单。
3、胰腺炎
80%的胰腺癌患者都曾经患有胰腺炎,当急性胰腺炎没有得到彻底治疗,转化为慢性胰腺炎,患胰腺癌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三、碰上这些促炎食物,更要管住嘴如何降低发生炎症的风险?除了要关注身体的变化,还要学会“管住嘴”,也就是合理饮食。以下几类食物不宜多吃。
1、红肉
红肉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对人可能致癌),它具有Neu5GC,这种分子人体是没有的,进入人体后会激发抗体的产生,进而可能触发炎症反应。因此应尽量少吃红肉,可以用鸡肉和鱼肉等白肉替代。
2、反式脂肪
油炸食品、烘烤食品等比较油腻的食物中都含有反式脂肪。摄入反式脂肪会升高人体内的有害胆固醇,不仅容易导致肥胖,还会引发炎症和胰岛素抵抗。
3、糖
甜甜的糖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但过度摄入糖类也会引发炎症。因此,尽量减少摄入含糖量高的蛋糕、甜点等食物。可以多吃苹果、草莓等含糖量低、营养价值丰富的水果。
4、酒精
酒精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物,而且是对人明确有致癌作用的1类致癌物,喝酒不仅容易引发炎症,长期喝、过量喝还可能导致癌症,因此应尽量少喝或者不喝。
5、精制谷物
大米、白面粉、白面包等精制食品比粗粮含有更高的糖分,多吃不仅容易发胖,还可能引发炎症。因此应适当摄入大麦、糙米等粗粮作为替代。
四、如何给身体消消炎?1、预防感染
培养正确的用餐习惯,规律用餐。不养成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避免熬夜。
2、饮食均衡
少吃大鱼大肉,多吃水果和蔬菜,每天应至少吃一小碟水果或蔬菜。不仅吃大米、白馒头等精制食物,还要多吃粗粮。少吃方便面、薯片、炸鸡等油腻食物。
3、勤锻炼
锻炼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提升血液的载氧量,减少炎症因子的生存空间。每周坚持两到三次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
4、多喝水
喝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杀死促炎因子,保护免疫系统。
5、睡眠充足
多睡觉可以保证每天都具有充足的精力,让人不容易疲劳和抑郁,有助于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减少炎症的发生。
炎症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虽不必视为洪水猛兽,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保持对身体状态的关注,及时对炎症进行处理,炎症就不会变成大问题。
参考资料:
[1]《人人都逃不过「炎症」的侵袭!1/6癌症都与它相关》.生命时报. 2021-09-15
[2]《从炎症到癌症,可能只有两三步!这样吃就是在加速……》.文汇网. 2021-08-31
[3]《炎症距离癌症有多远?小心这几种炎症成为癌症帮凶!》.邵逸夫医院. 2017-11-06
[4]《饮食出错易生“炎”,这些促炎饮食,你偏爱哪种?》.养生中国. 2021-5-1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