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脚肿怎么回事(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吗)

2023-11-09 22:21:11
骨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患者脚肿怎么回事(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患者脚肿怎么回事,以及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心慌气促脚肿体重增加?小心心脏“癌症”找上门!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许顶立主任医师

文/金羊网记者 汪芳

“近30年来,我国心衰的治疗情况已有很大改善,死亡率显著降低。但即便是这样,心衰患者的5年死亡风险仍高达40~50%,与恶性肿瘤水平相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脏衰竭就是心脏的“癌症”,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许顶立主任医师如是说。

老龄化社会给医疗系统带来了诸多难题,心脏衰竭便是其中之一。因无法找到特别有效的治疗方式,心衰被认为是“心血管领域尚未被攻克的堡垒”,从而对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我国心衰患者有1500万 患病率逐年上涨

心衰是因心室充盈或射血的任何结构或功能受损所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500万名心衰患者,成为世界上心衰患病人群最大的国家。

2009年较大规模的地区性慢性心衰患病率调查显示,我国慢性心衰患病率已达到1.61%。住院病死率占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的 40%,高于总体的心血管病死率,约50%的心衰患者在诊断之后的5年内死亡。

许顶立主任医师表示,心衰至少在未来20年内会持续增加,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因不良饮食习惯、社会压力增大,引起心衰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其次,这些基础疾病引发的心肌梗死等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但存活下来的患者最终可能都会发展到心衰;第三,心脏功能和年龄的相关性很强,我国人均寿命增加了,心衰的发病率就会增加。

心衰并不遥远 这些危险信号别忽略

心衰并不遥远。冠心病是心衰最常见的病因,高血压是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如果父母亲有高血压且本人年龄在35岁以上,建议定期体检,重视测量血压,关注心脏健康。

许顶立主任医师特别指出,这几种危险信号不能忽视:

如果本身是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在过度劳累或者情绪波动以后,出现了呼吸困难、不能平躺、心悸、乏力、下肢水肿等表现,应该及早到心血管专科就诊;如果不知道既往有没有心脏病史,突然感到喘不上气、心慌、特别疲乏,甚至脚踝、腿出现水肿,应该尽快就医,排除心衰的可能;如果以往的心电图或心脏超声出现过异常,当时未诊断为心衰,而后来出现了气喘、呼吸困难、疲劳乏力的表现,也应该及时到医院心脏专科就诊。

此外,已有心脏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可以抽血化验N端脑钠肽检查,对确诊心衰有一定帮助。

心衰治疗推荐“金三角”

由中山大学医药经济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心衰引发的年住院次数为1.7次,1年内再住院率高达69%,而次均住院费用达到3.9万元,为我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两倍。

如何减少心衰患者“因病致贫”的发生?新药的研发与经济学的研究相结合,也许能够给出新思路。

许顶立主任医师说,从目前临床推荐的治疗方式来看,ACEI+β受体阻滞剂是“黄金搭档”,而针对经过“黄金搭档”治疗后仍持续有症状的患者,推荐加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成“金三角”治疗。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金三角”主要替代ACEI的功能。一项涵盖了47个国家8000余例患者的研究表明,与ACEI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使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降低20%,并显著降低30天、60天的再住院风险。因此,该药被2016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衰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均列入了指南进行1类推荐。

许顶立主任医师说,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比ACEI增加了一个治疗靶点,“双靶点”进一步减小了心脏的负荷,抑制心肌的纤维化,从而保护心血管,延缓心衰的发生和发展。“我们主张这个新药上医保,能切实减轻患者负担,改善患者的预后。”

癌症会遗传吗?肿瘤医生:会!尤其是这5种需格外关注

我们有的时候会听到

一家人先后得了癌症

一个家族里出现了许多癌症患者

每当看到这些新闻

心里就开始犯嘀咕

癌症是不是会遗传?

要不然怎么会一家人都得了癌症?

小编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01

癌症为何有时会出现在同一家族内?

答案:可能有以下2种原因

1. 癌症确实存在遗传的可能性,由于继承了家族性的基因缺陷,有些人患上某些癌症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2. 相似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尤其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吃得不健康、运动少、吸烟等,或同处在胃癌、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同时受到了装修污染等,可能会造成家族内出现同一种癌症。

02

这5种癌症相对来说更容易遗传

1、肠癌:20%~30%肠癌患者有家族史

20%~30%的大肠癌患者有各类癌症的家族史。

建议:

如果家里有一位直系亲属患家族性肠息肉病,那么家人就必须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果一家人都喜欢吃肉和高蛋白等食物,家族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有效预防大肠癌最重要的是改变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积极运动,保持睡眠。45岁后,平均每5年~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也可以选择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人群更应该提前进行检查。

如果经常便血、大便次数多、黏液便及腹痛,应及时查明原因。

2、乳腺癌:女儿风险高2倍~3倍

乳腺癌有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间遗传的可能性很大。一般来说,如果母亲得了乳腺癌,那么女儿得乳腺癌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倍~3倍。

建议:

有家族史的女性,乳腺健康检查需提前到30岁左右,一般是35岁以前以B超检查为主;35岁以后进行钼靶摄片,从而在早期发现乳腺癌。而且,有遗传倾向的女性,从20岁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进行“乳房自检”,特别是月经后应定期做“自检”,及时发现身体异常。

另外,有家族史的女性应尽早生育(30岁前)并进行母乳喂养,更年期的女性别乱用含雌激素成分的药物,以尽量减少乳腺癌诱发因素,降低其发病率。

3、胃癌:与遗传有很大关系

胃癌的出现与遗传有很大关系,有着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如果家族中的一代或两代人至少有两人患病,而且一人患病年龄小于50岁,所有患者均为弥漫型,就可能是遗传性胃癌。

建议:

由于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早期病灶较为隐匿,因此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癌变。这类患者的家属,可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因为较大含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可阻止致癌物形成。

如果经常出现上腹部疼痛、胃部闷胀、不明原因“变瘦”等症状,应尽早到医院诊断。

4、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

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发生肝癌几率较高。

建议:

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如果患有病毒性肝炎,每半年要做一次肝脏B超+AFP。

平时不吃臭豆腐、发酵酸菜、豆腐乳等霉腐食物;不吃发芽的食物,如发芽的土豆等;不吃油炸食物;戒酒;不要乱服用药物或保健品。

5、鼻咽癌: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性

鼻咽癌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地区聚集性和家族倾向性。

建议:

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查EB病毒。饮食要注意避免进食腌制食物(咸菜、咸鱼等),常吃腌制食品会使鼻咽癌的发病率增加2倍~7倍。

同时,要注意戒烟和避免吸二手烟及其他有害烟雾,如煤油灯气、杀虫气雾剂、甲醛等。如果发现鼻涕带血或吸鼻后吐出带血鼻涕,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应及时做详细的鼻咽部检查。

03

7大癌症筛查方法

由于大多数恶性肿瘤早期没有症状,或者难以察觉,所以防癌体检便成为一种对高风险人群及发现异常的人群,进行有效干预管理的体检方式。

只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定期体检不仅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的早诊率,而且能降低因癌症引起的死亡。

04

癌细胞最怕的4件事

1、怕你爱运动:

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减肥或保持体形,而且对癌症也有预防作用。

研究表明,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会降低,尤其是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此外,其他几种癌症的发病率也有所下降,包括前列腺癌、肺癌和子宫内膜癌。

2、怕你口味清淡:

胃癌与不良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过多的食盐对胃部伤害很大。

记住:

经亚硝酸盐处理的食品,如香肠、火腿、午餐肉及腌制的肉类制品含有少量亚硝胺类致癌物质,不要经常食用。

3、怕你及时戒烟:

烟酒是打开癌症大门的推手,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患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若干倍,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更大,并且吸烟不仅和肺癌有关,它还会让人更易得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

记住:及时戒烟,任何时候都不晚!

4、怕你保持好心情:

在不良情绪反应中,与癌症关系密切的是抑郁、强烈的挫折感、无望和无助等。有人认为是“抑郁催化了肿瘤”。比如,重症抑郁症的女性患者更容易患乳腺癌,而且患上癌症后的预后更差。

来源: 中国妇女报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