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放疗还能活多久,以及什么是放疗什么是化疗区别在哪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来达到杀灭癌细胞目的。通过手术的方式不能把体内的癌细胞完全清除,需要配合化疗把残留的癌细胞杀死,防止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活质量。癌症患者最关心的就是,化疗后能活多久?
化疗有效吗?化疗后能活多久?这个是很多家属最关心也是最想知道的,毕竟承受了毒性,如果疗效不好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但化疗效果怎样,化疗能延长多久的寿命,化疗后病人能活多久,这些问题也是医生无法回答的。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效果,即便同样的疾病,使用同样的药物,疗效都有可能千差万别。癌症属于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个体差异很大。医生能告诉你的,一个是既往的经验之谈,一个是指南里的统计学数据,针对具体个体是不好判断的。
化疗后能活多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癌症的类型。并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对化疗药物敏感,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恶性肿瘤,比如小细胞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绒毛膜癌、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等,部分肿瘤通过规范的化疗是有一定效果的。小细胞肺癌虽然对化疗敏感,近期效果好,但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及远处脏器转移,总体生存期比较短。有些恶性肿瘤对化疗是不敏感的,比如肝癌、胰腺癌、胆囊癌、食管癌、肺鳞癌、胸腺癌等,化疗在这类疾病中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需要借助其他的治疗方式一起来延长生存时间。
手术是否规范彻底也影响着化疗后的生存期。如果化疗前手术不彻底和规范,即使化疗药物有更好的疗效,患者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
疾病分期也是决定癌症病人化疗后生存期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需要化疗的病人通常是分期偏晚和有转移高危因素的病人,比如有淋巴结转移,有其他脏器转移,术后病理分级为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淋巴结清扫不全、近切缘等等,这类病人需要通过化疗来杀灭体内微转移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于术后辅助化疗的病人,病理分期越早,高危因素越少,复发转移几率越小,生存时间越长。
病人的身体状况也是决定生存期的因素之一,通常来说,高龄病人,体质差的病人,基础疾病多的病人化疗是需要慎重的,化疗前医生会进行充分的评估,对化疗药物耐受能力差,不良反应多的病人,化疗的整体效果会打折扣,也会影响化疗后存活时间。其中不乏有病人因化疗而缩短生存时间的情况,这种就属于过度治疗。
患者的求生欲,在癌症的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的。我们已经提到化疗的副作用是很多的,而化疗的整个过程也是相当痛苦的,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没有坚定的意志,没有面对病魔和痛苦的勇气,那么病人随时都有可能会放弃治疗,即便是不放弃治疗,没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治疗效果也会打折。在众多的癌症患者当中,因为积极配合治疗,乐观面对疾病,坚强对抗病魔,最后治疗结果超预期甚至临床治愈的例子并不是少数,而那些每天愁眉苦脸、怨声载道,甚至一心求死的患者往往治疗效果不佳。在面对治疗时,个人意愿还是不能忽视的。
目前很多患者在化疗的同时选择中医药联合治疗,就是为了减少副作用的出现,提高化疗的远期效果。中药与化疗结合一方面可以减少或减轻对诸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化疗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加临床疗效。同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癌细胞的复发转移。
也有一些癌症患者不能化疗,往往会陷入非常痛苦的境地中,仿佛治疗没有了希望,人生走最终点。但其实,现在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多的,仍有很多方法帮助患者走向康复的。这其中包括中医药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等,化疗并不是癌症患者的唯一出路。在肿瘤病人中常见一种认识误区:只有在放疗、化疗或手术都无济于事的时候,才选择中医中药试试看的想法。所以在中医肿瘤门诊大多见到的是非常晚期的肿瘤病人。中医中药对肿瘤病人的治疗其实是贯穿于肿瘤病人的整个诊治过程中的。现代医学有一个概念叫做“姑息治疗”,目的就是要改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从肿瘤病人初始治疗时就应积极地关注生活质量,“活得好才能活得长”,这已被现代肿瘤学研究所证实。中医中药是一种针对证候的治疗医学,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疗效。中医药能够有效地杀灭癌细胞,防止肿瘤的转移扩散,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患者通过中医药治疗实现临床治愈并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也非常多。肿瘤患者不要只有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去选择中医中药,而应该和手术、放化疗一样,在治疗早期选择最合适的时机介入。
手术、放疗和化疗,被称为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然而,大家对手术和化疗相对比较熟悉,但对于放疗,人们想象更多的是“辐射”、“损伤”。而且,放射线不像手术和化疗,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很多患者也不懂放疗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总觉得放疗“似乎不太重要”。
那么,放疗到底是如何杀死肿瘤的呢?多久才能起作用?什么情况下应该首选放疗呢?放疗后身上会带有辐射吗?放疗中的各种“刀”又有什么区别?哪种效果好呢?......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放疗是什么?在肿瘤的治疗中到底是啥角色?
放射治疗就是利用放射线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中,约有70%的患者都会使用到放疗。研究显示,约55%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不同治疗方式的贡献为:手术占27%,放疗占22%,化疗占6% 。所以,放疗其实非常重要。
近十几年来,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放射治疗设备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新的技术手段,放疗也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
放疗后身上会带有辐射吗?会对家人产生影响吗?
很多人担心,放疗后因为接触了放射性物质,身体会带有辐射,影响到周围人的安全。那么,到底需不需要有这种顾虑呢?
这就要先了解一下放疗的方式了。放疗分为2种方式,内照射和外照射。
内照射就是把放射源放在体内,它会慢慢衰减,释放射线。它的好处就是射线波不需要从外面穿进来,对外面的组织造成损伤。但劣势就是携带不方便,而且有一段时间是有辐射的。
但这种辐射也并不是指这个人不能靠近,基本上半米或者十几公分就没有什么辐射。因为内照射产生的射线穿透能力比较弱,放射物质的半衰期也比较短,很快患者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就能恢复正常了。
外照射就是放射源置于体外,射线通过加速器,通了电之后,用很高的剂量集中在体内某个区域,对肿瘤进行治疗。这种方式关掉电放射性就没有了,所以出了加速器之后就没有辐射了。
因此,放疗病人并不是辐射源,基本不会影响身边人的健康。
为什么放疗之后,肿瘤没有马上缩小?
与手术切除肿瘤后效果立竿见影不同,放疗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延时性”。
因为放疗是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使癌细胞死亡。而破坏癌细胞的DNA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作用,一种是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就是,放射线照射到癌细胞里,导致癌细胞的双链DNA断裂。遗传物质被完全破坏了,癌细胞无法再分裂了,就会导致死亡。这就相当于一刀子捅到心脏,直接毙命了。
间接作用就是,射线产生的自由基破坏癌细胞的DNA,导致单链断裂。这样癌细胞不会马上死亡,而是分裂一段时间后分裂不下去了,才会死亡。这就相当于是胸口被扎了一刀,然后跑了一段时间,最后因为流血过多死掉了。
所以,一般做完放疗后,医生不会马上让病人做检查,而是过一段时间再复查。就是因为放疗的这种刺激效应,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
放疗中的各种“刀”,到底是什么?
其实放疗并不是真正的刀,而是射线形成的不同剂量分布。
放疗射线对肿瘤短期内给予高剂量的照射,产生杀灭消融式的治疗效果,类似手术切除。而且,肿瘤所受放疗剂量高,周边正常组织所受放疗剂量快速跌落,犹如陡峭的山峰,就像刀削一样。所以,放疗就像是“隐形的手术刀”。
那么,这么多“刀”,有什么区别呢?其实,依据射线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光子束和粒子束。
光子束类应用最多,主要是γ射线和X射线。伽马刀就是使用的γ射线,有头部γ刀和体部γ刀(也被叫做陀螺刀)。射波刀、速峰刀、托姆刀等使用的都是X射线,我们平时做CT也是X射线,只是放疗的加速器里X射线的能量更高。
放疗中使用的粒子束主要是质子束和重离子束,因此被称为质子刀和重离子刀。
这么多种“刀”,哪种效果最好?
很多人会困惑,这么多种“刀”到底哪种效果好?是不是越贵才越好呢?
其实,还真不一定。治疗的效果主要还是看肿瘤的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果是脑部肿瘤,肿瘤又比较小,脑部的伽马刀精准度就很高,效果就很好;如果是体部的,射波刀、速锋刀会有优势一些;如果是多部位的话,托姆刀效果更明显;如果是放疗后又复发的,可能需要考虑质子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