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从嗜睡到去世,以及癌症为什么最喜欢c型人格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众所周知,对于癌症还没有特效疗法,只能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靶向治疗等来控制病情,降低癌细胞扩散或转移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达到晚期后,治疗起来更加困难,甚至短短几个月就会死亡,那癌症晚期患者死亡需经历哪些过程?
癌症患者一般因何而死亡?1、器官衰竭
大多数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由于癌细胞增殖需消耗大量的营养,久而久之可使得患者各项功能紊乱,各个器官逐渐衰竭,从而导致死亡。
2、重度感染
大多数癌症患者因感染而丢失生命,因为癌细胞增殖速度快,肿瘤持续增长,从而造成供血供氧不足,使得瘤体液化且坏死,最终生成溃疡;随着瘤体增加可压迫或堵塞腔道,排泄也受到阻碍,再加上患者的抵抗力减弱,从而易诱发感染。
3、消极心态
部分患者被确诊为癌症后,一直生活在恐惧、焦虑和自责以及绝望中,由于持续处于消极心态而降低免疫力,加快癌症扩散和转移速度,从而导致死亡。
癌症晚期患者死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癌症晚期患者死亡时会有8个生理指标,分别有颈部伸展过度,喉咙中发出呼噜呼噜的声,视觉刺激反应减弱或丧失,上眼皮无法闭合,上呼吸道出血,语言刺激反应减弱,瞳孔无反射以及鼻唇沟下垂。
如何做好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1、病室环境
注意居住房间空气流通,温度在18~2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50%~60%;房间以暖色调为主,可以在房间内放置花卉或绿植;保证房间安静、干净且舒适,避免有噪音。
2、饮食
提供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结构,采取少量多餐原则,这样能增强免疫功能。注重提供优质蛋白质的蛋类、奶类和瘦肉以及鱼肉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少患者放疗后会出现嘴唇干燥和疼痛,不妨适当的吃绿豆、海带和芦笋等。
3、口腔溃疡护理
当出现口腔溃疡时需用温和的口腔冲洗液来护理口腔,如生理盐水或无菌用水,能稀释口腔中有害菌浓度;若口腔黏膜充血和水肿,不能用牙刷刷牙,还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漱口水。
4、心理支持
家人应该患者多沟通交流,给予足够的安慰和支持,鼓励患者宣泄情绪,倾听他们的诉说,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方式来面对现实,树立能战胜疾病的信心。
5、疼痛控制
临终关怀最关键的就是减轻患者的痛苦,可通过听音乐、交流或跟患者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来分散注意力;适当的改变姿势,对局部按摩来增加舒适感,必要时还需用止痛药。
癌症晚期并不是无药可医,但想要治愈是不可能的,其治疗的关键点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正确面对疾病;家人要给予足够的陪伴和理解,不让患者带着遗憾和不舍离去。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1年,全球影响力最高医学期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公布了一份从185个国家中统计得出的36个癌种的相关数据。
数据显示,在全球女性新发癌患中,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肝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高居前十,其中乳腺癌女性患者达到226万,俨然成为“全球第一大癌”,而妇科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发病率占女性癌患总数近15%,死亡率占44%。
妇科肿瘤数据在中国地区也不乐观,国家癌症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女性群体中,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占新发癌患总数11.7%,死亡率占女性死亡总数8.2%。
在中国,女性群体不仅受到妇科肿瘤的威胁,如乳腺癌患者正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女性癌患的增多呢?
一、女性患癌人数越来越多,4个因素难辞其咎女性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很多有重要职能的角色,如:母亲、女儿、妻子、工作角色等,每一位女性都至少承担着2-3种角色,有的甚至更多,这就导致她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极为复杂,也更容易接触到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再加上女性天生情绪敏感的特性,也让她们对外界事物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反应更加强烈,因此致癌风险更大。
1、二手烟、三手烟
科学研究发现,香烟烟雾中化学物质种类超过7000个,其中有害物质数百种,已知致癌物超过69种。也有研究指出,吸烟者本身摄入的香烟有害物远低于二手烟、三手烟暴露者,而在中国,女性吸烟几率为2.7%,绝大多数女性都是受到二手烟、三手烟的环境暴露影响,间接增加了肺癌、心血管疾病、不孕不育、月经异常等疾病的风险。
2、厨房油烟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厨房空气污染造成了全球430万人的死亡,其中中风患者占34%、肺病患者占22%、心脏病患者占26%、肺癌患者占6%。
研究发现,厨房烟雾和各类食物加热至220摄氏度后会产生以下化合物:醛、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烃、脂肪酸氮氧化物、内酯、杂环化合物、苯并芘、醇、芳香族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均属于有害物质,其中多种物质具有免疫毒性、遗传毒性,有的含有很强的致癌风险,如:苯并芘。
3、肥胖
肥胖是医学界公认的致癌因素,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曾刊登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对2012年175个国家的癌症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14067894个患癌病人中,研究人员发现,超重、肥胖(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体质指数BMI高于25)的人占据3.9%。
而对于女性来说,肥胖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比男性更明显。《JAMA Oncology》曾发表一篇论文,在对8.5万年轻女性(25岁-44岁)进行了长达22年的随访调查后,研究人员发现,对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群体,BMI≥30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93%有关!BMI每增加5个单位,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20%有关!
4、长期坏情绪
研究发现,性格分析中,对负面情绪,如悲伤、愤怒、生气等长期压抑的“C型人格”,癌症病发率比普通人高3倍,在临床调查中,40%-80%的癌症患者都有C型性格特征。
至于坏情绪为什么会容易惹来癌症,科学家解释,心理因素可以通过人脑、神经递质、内分泌影响人体和脑全部生理机能与免疫系统活动,而长期存在不良心理因素,或陷于负面情绪中,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监视作用减弱,免疫力下降则会影响内分泌失调,让肿瘤细胞有机会摆脱抑制,增加患癌风险。
二、如何有效预防妇科肿瘤?妇科肿瘤对女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女性健康,在生活中,针对女性群体中高发的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还是要格外警惕,做好预防、筛查措施!
1、乳腺癌
世界卫生组织将乳腺癌早期划分为可治愈性疾病。临床治疗中,早期乳腺癌治愈率高达80%,在国内的一线城市甚至达到90%。因此,在早期及时发现癌症信号,积极进行治疗和干预,可以大大增加患者的生存期。
①乳房肿块(结节)
乳腺癌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规则无痛肿块,特征是表面边缘不规则、不光滑、不易推动,少数患者会有痛感,一般患者自己触摸可发现,要重视起来。
②乳房皮肤异常
当乳房肿块对附近组织产生影响,乳房表面会形成橘皮征、酒窝征、皮肤硬性结节等。
③乳头、乳晕异常
当肿块影响到乳头、乳晕时,会造成凹陷、偏向、溃疡、回缩、甚至是乳头溢液,也有患者单侧乳房出现浆液、血性溢液。
④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一侧的腋窝淋巴结肿大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到锁骨、对侧腋窝的淋巴结。
此外,乳腺癌患者也会出现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伴随症状。
若女性在日常中发现自己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而预防乳腺癌,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重视疾病筛查。对于非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建议40-70岁,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70岁或以上,可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如果是乳腺癌高危人群,则建议将筛查年龄提前,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MRI。
2、宫颈癌
在女性的盆腔结构中,膀胱在前、直肠在后,中间就是子宫,而宫颈就是子宫的“门户”,位于子宫下方,宫颈癌就是生长在宫颈上皮的肿瘤。医学研究发现,宫颈癌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已知的HPV类型超过200,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癌症中心将其中的14种认定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同样,预防宫颈癌,也要学会观察异常症状,警惕癌症信号。
①接触性出血
通常指在妇科检查、性行为时,接触到宫颈后引发的出血。
②阴道不规则出血
在非月经期、绝经后出现的阴道出血症状,要提高警惕,一般来说,病灶大小、入侵组织情况不同,引发的出血症状也可大可小,严重时可引发大出血。
③阴道排液异常
宫颈癌患者常会出现阴道异常排液,如:米泔状的腥臭液体、血性、白色的液体等,晚期癌症患者也可能出现脓性恶臭白带。
此外,病情发展到晚期,有的患者也伴随着便秘、尿频尿急、下肢肿痛等症状。
宫颈癌的预防关键要做好2点,分别是宫颈癌定期检查(25-30岁为起始点)、接种HPV疫苗,临床上,宫颈癌的早期治疗也会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是预防宫颈癌的必要措施。
3、卵巢癌
卵巢是女性的生殖器官,承担着分泌雌性激素、孕激素的作用,也是人类生命的孕育器官,而卵巢癌指的是就是发生于卵巢的肿瘤。
科学研究发现,卵巢是人体可发生癌种最多的器官。临床诊断中这几种症状是典型特征:
①腹部凸起或腰围变粗
卵巢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有可能会压迫到腹部,此时腹部积液就会让腰围增加,因此腹部不适、腰围变化也成为卵巢癌的征兆。
②性激素发生紊乱
卵巢癌的主要功能就是分泌性激素,当肿瘤生长影响到激素分泌功能,就会引发内分泌不调症状,女性可能会阴道出血、月经不调,甚至是性早熟。
③腰酸腹痛
卵巢肿瘤可能会引起周围组织的结构异常,比如:粘连现象,此时粘连引起的酸痛和腰酸背痛相似,因此出现不明原因的腰酸背痛也要警惕起来。
④下肢、外阴水肿
当肿瘤压迫到盆腔静脉,就会血液不通,阻碍淋巴回流,从而造成下肢、外阴的水肿症状。
此外,肿瘤的生长会吸取大量的营养元素,也可能引起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
卵巢癌的预防措施要考虑到高危人群,如有癌基因家族史、携带BRCA1/2突变基因人群;未生育、不育女性;有长期激素史人群;12岁前月经初潮、52岁后绝经女性等。
癌基因家族史可做基因遗传检测排查风险,30-35岁的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可定期3-6个月做超声检查、HE4检查、血CA125等,40岁后考虑输卵管卵巢手术去掉,可预防90%的卵巢癌风险。
总结:关爱女性,还是要从自身做起,妇科肿瘤对女性的威胁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女性朋友坚持一生去对抗的健康障碍,而正确、有效的防癌措施,能够帮助女性大大提高防癌效果,减少癌症风险,这样一份防癌攻略,无疑是妇女节最好的礼物。在生活中,女性朋友也要注意自爱,在卫生和性生活上保持高度警惕,将健康放在第一位!
参考资料:
[1]《【健康科普】女性,二手烟对你的伤害有多大?》.南安市妇幼保健院.2021-11-25
[2]《防癌科普 | 女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防癌可以这样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1-06-03
[3]《肚子越来越大,一查竟是卵巢癌,有这些症状千万别忽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1-11-2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