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免疫治疗癌症的治愈率,以及得了癌症以后失去信心的后果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参考文献:
[1] 赫捷.肿瘤学概论.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 周彩存, 王宝成, 程颖,等.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J]. 中国肺癌杂志,2021.
[4]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types/immunotherapy/checkpoint-inhibitors
策划/文案:Duffy
插画设计:叶子
医学审核:李星星、苏邦杰
内容出品:小荷医典
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有多达20%以上的患者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肿瘤与抑郁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一方面,近年来的荟萃分析和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抑郁症会增加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恶化其预后;另一方面,肿瘤和肿瘤治疗反过来会诱发肿瘤抑郁并发症。
肿瘤抑郁并发症的诱发因素
首先,一些肿瘤会分泌促炎细胞因子,降低包括多巴胺在内的单胺递质的水平,从而影响人体的情绪调节,导致快感缺失、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和意志行为减退等抑郁症状。
其次,当被诊断为恶性肿瘤、肿瘤进展或治疗不理想、伴随着肿瘤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乏力、脱发、疼痛等,都会使患者出现心理压力大、焦虑烦闷、情绪低落等不良心理反应,进而诱发抑郁。
最后,抗肿瘤治疗也会诱发抑郁症。放疗和化疗会导致分子水平上的组织损伤,我们身体里的巨噬细胞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其反应是释放大量的促炎因子,降低人体多巴胺水平。化疗中常用的皮质类固醇、长春新碱和长春碱等,是导致抑郁的常见药物。
容易被忽视的抑郁症状
由于恶性肿瘤本身的症状多且复杂,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和抑郁症状有重叠,比如感觉疲乏、失眠、没有食欲等等,常常导致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症状没能被及时识别和治疗。综合各国的调查报告,目前有25-78%的恶性肿瘤抑郁并发症没有得到治疗。
抑郁并发症的危害
1、抑郁并发症会降低患者对治疗依从度,让患者失去战胜癌症的信心,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直接影响预后。
2、抑郁并发症会导致抗肿瘤机制受损,比如NK细胞活性降低、血液中T细胞数量减少,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同时还会导致机体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紊乱,原来被抑制的癌细胞可能再度活跃。
3、抑郁会导致行为偏差,患者可能会大量抽烟、饮酒、作息不规律,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如何有效应对抑郁并发症?
1、将抑郁症筛查贯穿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在首次确诊后就必须进行抑郁症筛查,之后定期筛查,例如,在患者周期性住院化疗的时候,在肿瘤发生进展的时候……筛查出的阳性病例及时给予抗抑郁治疗。
2、对于正在进行抗肿瘤治疗且有可能诱发抑郁症的患者,要严密跟踪观察,识别潜在的可能导致抑郁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抗抑郁治疗。监测的指标包括:贫血、 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异常、离子异常、维生素缺乏症、脑转移、疼痛等。
3、进行抗抑郁治疗要注意药物的选择,以避免与患者正在服用的其它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4、心理治疗,包括正念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在最近的研究中被证明具有一定的效果,让抑郁合并症患者及其家属获得心理医生的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肝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并且致命性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 WHO估算,2021 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905 677例,中国约占45.3%。在我国,肝癌位列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
据中国原发性肝癌临床登记调查结果显示,确诊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十分低,大部分确诊的患者均为中晚期,已失去根治性治疗机会。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肝癌的5年生存率为11.7%~14.1%。
然而值得深思是,同为原发性肝癌大国,日本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却将近30.1%,全球第一。到导致这一数据差别如此之大,除了早期癌症的筛查的普及之外,更关键的是得益于免疫疗法。
临床中应用于肿瘤治疗的传统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如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放疗,化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和靶向治疗(如索拉非尼)等。而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治疗肿瘤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精准、有效!尤其是细胞免疫治疗的横空出世,更是使患者术后的复发率数据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而作为作为免疫细胞治疗发源地的日本,无论是核心技术的开发,细胞的培养,还是规范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日本要优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但目前,在国内,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免疫疗法多是用在晚期的癌症患者身上。
什么是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当肿瘤细胞侵袭时,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它们。然而肿瘤细胞也很狡猾,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躲避免疫系统的“追杀”。
癌症免疫细胞治疗,是从我们的身体中把与癌细胞和病毒等的异物战斗的免疫细胞患者从血液中取出,在实验室培养增加数量及重新识别癌细胞的能力,回输到体内后,再次恢复患者免疫的力量,攻击肿瘤的治疗方法。
免疫细胞疗法与PD-1免疫疗法虽然都是从患者免疫力入手,都具有增强患者抗肿瘤能力的效果,但是细胞免疫疗法回输体内的免疫细胞不仅能持久、有效地杀灭癌细胞,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还具有防止癌症复发和转移的效果,与PD-1免疫疗法相比,免疫细胞疗法具有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
以最新的INKT细胞治疗为例,iNKT细胞治疗,就是通过配合佐剂γ干扰素,活化先天免疫系统的NK细胞以及后天免疫系统的辅助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以及γδ-T细胞。iNKT细胞疗法是通过佐剂辅助,活化存在于癌症患者机体内、但因癌细胞的存在而弱化的免疫细胞群,这是对于任何癌症类型都能期待有或大或小的作用的治疗方法。
iNKT细胞疗法的抗肿瘤效果,在活化其他免疫细胞的佐剂辅助下得到强有力的发挥,被活化的部分免疫细胞(记忆T细胞)残留在体内,形成长期的免疫记忆。这意味着,免疫系统在下一次监测到异常细胞(包括癌细胞)时,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免疫应答反应,防止异常细胞(癌细胞)进一步的增殖与扩散。
据研究显示,癌症免疫细胞治疗,是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不会攻击正常细胞,没有副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三大标准疗法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多位相关医学人员提出,在癌症的其他治疗前应用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更好地发挥免疫治疗的作用。在一项关于皮肤癌的临床治疗中,患者在手术前一两周接受免疫疗法,取得了卓越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此项数据中,在术前使用免疫疗法,患者术后1年的癌症无复发生存率高达77.5%,而对免疫治疗完全反应的癌症患者1年的癌症无复发率达到了100%。当将随访时间延长至2年,接受过免疫疗法且完全反应的癌症患者2年的无复发生存率依旧高达88.9%。
细胞免疫治疗案例分享游先生,男,52岁,多灶性肝细胞癌的病史更是长达3.7年。该患者曾经接受过5次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手术和11次热消融治疗。检测时,患者的GPC3 IHC染色评分同样为3+。
MRI扫描共锁定了患者的3个病灶(黄色箭头标注的a、b、c病灶),从治疗4周后,a和c病灶完全消失,b病灶从14.2 × 13.4 mm略微缩小至13.9 × 13.0 mm。
截至病例发布时,患者仍然保持生存,细胞免疫疗法已经为这位患者带来了99天的持续缓解,以及超过385天的生存期,这个数据还在增涨!
每个癌症患者的癌症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与癌症斗争的免疫细胞的状态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免疫系统不仅数量还有质量的差别,所以不同患者治疗上使用的细胞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免疫细胞治疗前做需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状态,由经验丰富的癌症治疗专家为患者定制有效的治疗方案,使用不同类型T细胞和树状细胞为患者进行治疗,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癌症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其组织来源、病理类型和基因诊断、临床分期、是否存在合并症、年龄、一般情况以及个人意愿等多种因素。现在的观念是强调多种治疗方式并行,实行免疫细胞疗法个体化治疗,以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想了解更多免疫细胞治疗相关内容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