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社会康复,以及癌症康复协会走进社区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癌症病人在经过手术、放化疗后,在未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前,要经历相当漫长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我们通常称为康复期。准确地讲,应该称为“继续治疗期”。在这个时期,一些癌症病人常陷入各种误区,以致影响康复和治疗。
1、陷入复发阴影不能自拔
在住院时,癌症病人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生存,这使他们没有时间想别的事情。再加上在这段时间内,亲朋好友的不断关怀和陪伴,使他们感到充实。然而,在出院后的康复期,一些癌症病人的心理后遗症常常比癌症后遗症更严重,且更早出现。此时,病人暂时可以不再跟死神搏斗,但癌症复发的阴影又挥之不去,眼前不知以什么为生活目标。加上久病之后,亲友在病床前的走动探望转疏,令他们开始质疑自己在亲人心中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这时病人往往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心理的不健康会抑制机体免疫系统,而免疫功能的下降,会重新诱发病人对癌症的恐惧情绪,使病人陷入过度的精神压力之中,以致病魔再次乘虚而入。
那么,如何建立健康的心理呢?首先,要有坚强的意志,也就是说,病人自己一定要具有能继续生存下去的信念。因为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信念,才能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其次,可以采取一些心理松弛方法,如静坐等,以起到减轻心理紧张和松弛机体的作用。再次,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有针对性的药物。此外,适当安排娱乐活动也有助于病人心理健康。
2、长年服用中药乐此不倦
除了心理因素外,癌症病人在康复期最容易走入的误区是有病乱投医、乱吃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吃的药比饭还多,有的病人吃中药可以吃上四五年,甚至十几年。的确,中药可以起扶正恢复体力的作用,但中药对胃肠功能也有影响,久吃可以导致病人消化功能不良,甚至营养缺乏。目前主张癌症病人在康复期服用半年左右的中药就可以了。
另外,癌症病人往往容易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思想,以为自己对自己的病情最了解,久病以后必成良医。据了解,自我设计康复方案的病人不少,事实上,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医学是一门科学,而病人只了解皮毛,且医生关注的角度和病人的自我主张不同。所以,即使在康复期不再采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病人的康复活动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盲目照搬他人经验
在康复期,适当参加群众性的康复活动对身心十分有益,我们并不反对。但是,病人之间交流的目的是树立信心、互相鼓舞,而不是交流具体的治疗方案。我们发现,许多病人在参加一些康复活动时,常不自觉地接受其他病友的劝告,如应该怎样治疗,找哪个医生,吃什么药等。曾经有一位癌症病人在康复后,向500多名癌症病人介绍自己的“抗癌”经验,并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上述现象令人担忧。首先,癌症治疗始终强调个体化和专业化,一位癌症病人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个例绝对不能指导群体,因而不能一概仿效。其次,癌症咨询涉及医学科学性,它不仅讲究适应症,还讲究禁忌症,而病人往往缺乏深厚的医学背景知识,盲目照搬是不可取的。
癌症康复同癌症治疗一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此,在康复期,病人最好走医患相结合的道路,严密监测,终身去经治医院定期随访,并做到心理健康、合理膳食、加强锻炼、适当用药等。如果身体恢复得比较好,还应该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李红鸾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为提升全民防癌抗癌意识和能力,1月27日,在第23届世界癌症日即将到来之际,昆明癌症康复协会联合昆明旅游行业协会康养分会在昆明青年路华尔顿大厦举办了《带着疾病也可以颐享天年》健康公益知识讲座,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现场网络直播,昆明癌症康复协会14000多名会员在线上观看了直播,并参与了互动,心理疏导效果明显。
昆明癌症康复协会会长徐敏、原康复会老会长92岁的抗癌寿星滕家喜、昆明癌症康复协会康复会临时党支部书记齐德明、秘书长陈明、副会长唐建萍、李艳丽、张继生、杜美香、王跃等各活动站(团)的负责人等近50人到现场参与了活动。
活动现场,孙毅、蔡学义等两位专家进行了《带着疾病也可以颐享天年》健康公益知识讲座,他们讲述了健康与疾病的转化条件,并强调人的情绪为健康之首。情绪管理是快乐心情的基础,快乐的心情会产生一种快乐因子一多巴胺,特别有助于健康的恢复。癌症患者“长命100岁”绝对不是凭空的梦想;带着疾病也可以颐享天年,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并总结,灵性能量与爱的光辉可以治愈任何疾病,这也是人性的财富,专家们的讲述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活动现场,原康复会老会长92岁的抗癌寿星滕家喜、69岁身患四种癌的抗癌明星李艳丽分别分享了自己的抗癌经验,滕家喜说,战胜癌症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忘掉自己是个病人,因为,心态好才是最佳良药,而李艳丽则表示,因为加入了癌症康复协会,大家彼此惺惺相惜,平时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才让她在身患四种癌后挺过来。
接着,绿洲艺术团以一首“我活着……”群体诗朗诵讲述了癌症患者不屈的抗癌故事,在朗诵声中,现场观众感受到了一种温暖,找到了一种不屈的力量。抗癌康复的道路上,这群“战友”都努力以群体的意志,驱赶病魔带来的恐惧。最后在全体到会的会员表演了手语“一起 走”,他们乐观而又向上的态度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或许,普通人很难真正能安慰癌症患者,但是专家和抗癌很多年的病友就可以。面对面交流抗癌经验,对癌症患者来说,看到一个个鲜活的抗癌“前辈”,精神上可以得到很大的抚慰。
此次健康知识讲座的开展,用健康的理念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癌症防治知识,提升全民防癌抗癌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会让癌症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积极治疗,科学治患。也让他们对继续生活下去提高了信心。
杨育正,他是台湾马偕纪念医院院长,也是曾两度挣扎于死亡边缘的淋巴癌患者。
看到杨院长有如此好的身体状况,很多人都会好奇发问:杨大夫,你都怎么调养身子?
杨育正认为,自己的身体恢复如此快,与运动脱不了关系。
每天一定会运动在生病之后,杨院长在患癌后的养生策略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每天坚持运动,在运动方面,杨院长说从来没有“休假”。
杨院长每天早上5 :40 起床,然后开始一个“遛妈妈”运动,也就是陪他的母亲走4000步,然后两个人再一起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不仅能够运动健身,还能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是一种甜蜜的“亲子运动”,杨院长就这样坚持了长达8年的晨练。
后来由于他的母亲不慎跌倒骨折,导致无法跟他一起晨练,不过杨院长仍然要求自己每天坚持40 分钟的快走。他固定在每天清晨六点前出发,在附近的公园慢跑混合快走,维持一至两公里。
现在,杨院长每天将慢跑和气功交错锻炼,比如早上跑步,晚上就做气功;如果因工作早上来不及跑步,晚上做气功,傍晚就去跑步。他认为跑步能给周围的人一股勃发的气息,病态自然也就消失了,这就是他在患癌后的其中一个重要养生秘籍。
跑步真的能防癌吗?在1981年,迪克莫伦获得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45-52岁组的第2名,不过在参加比赛的6年前,他被宣布罹患淋巴癌,前后做了5次手术,接受了3个月的放疗。他在与癌症的对抗过程中开始接触到跑步并成为了一名运动员,最后身体得到康复,战胜了癌症。
通过持续的跑步,有人能够成功胜癌细胞。在很多人体和动物实验中都证明跑步能够有效防癌抗癌。芬兰的一个研究团队曾做过有关研究,通过长达16年时间追踪分析2560位没有癌症背景的男性,结果发现,持续跑步的人罹患癌症的风险能降低50%。德国运动医学专家也进行过有关研究,结果发现持续跑步的人患癌率比不跑步的人减少90%,而持续运动的人癌症死亡率也比不运动的人低很多。
研究还指出,如果一个人每天获得的氧气比普通人多8倍,就可以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即使患癌,也能够延长寿命。
跑步其实是一种有氧运动,如果能坚持每天跑步,能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扩张全身血管,帮助人体能吸入更多的氧气,加快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如果人体组织能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就能帮助各个器官的细胞健康生长,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能有效避免细胞发生变异,防止癌细胞生成,甚至能杀死癌细胞。此外,跑步还能改善体内血脂情况,在体内形成不利于癌细胞生长的环境,从而帮助预防癌症。
如何跑步比较好?注意事项一:跑步前做好准备活动
在跑步前应该进行5分钟左右的准备活动,因为人体从相对安静的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时,有个克服生理惰性的过程,而准备活动能活动全身关节,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加肌肉血流量,加强心肺功能,可以克服生理惰性,而且准备运动能减少跑步引起的关节损伤。
注意事项二:跑步时要注意放慢速度
不同速度跑步对心血管带来的刺激也是不同的,慢跑对心脏能带来温和的刺激,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身的耐受力、年龄等来选择跑步速度,千万不要盲目追求快速跑。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每次跑步最好持续20-60分钟,每周安排中等强度跑步至少150分钟。
注意事项三:要注意跑步的锻炼量
跑步运动量的安排要遵循个别对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跑步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可能不一样,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跑步,当感到有点累、气喘、需要费点力气才能说话的程度时即可。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跑步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最好选择慢跑或快步走。
注意事项四:注意跑步姿势
跑步时头部要保持正对前方,适当放松和稳定肩部,肘屈曲90度,以肩为轴线前后摆臂。不要上下起伏过大或左右摇晃。如果是慢跑,以脚跟或足中着地,快跑是足前掌着地。在跑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的规律性和深度。
适当跑步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生理机能,从而可以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但是,如果跑步也有禁忌,如果不注意,还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一些慢性病患者尤其要注意,比如心肺疾病患者、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不宜跑步锻炼,而应该选择其他较为柔和的运动。
运动对于防癌抗癌都非常重要,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多锻炼身体,跑步作为锻炼的方式之一,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参考资料:
[1]《肿瘤专家自己患癌之后 悟出了7个防癌道理》.健康时报.2016-08-28
[2]《老中青锻炼各有注意事项 科学跑步有9细节》.人民健康网.2019-10-14
[3]《怎么跑步不累?跑步注意事项》.人民网.2016-05-25
[4]容小翔.跑步防癌有道理[J].民防苑,1999(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