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以及癌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癌症研究已近百年,人类为什么至今无法“攻克”它?
海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2022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曹广文教授认为,“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传统治疗模式,没有深入了解到癌症发生发展的病因,现有的手术治疗、放化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导致癌症仍面临着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此,对待癌症的策略和研究方式,都需要有所改变。
临床医疗指南是指导医生治疗疾病的方针,我国的医疗指南却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欧美国家指南中直接拷贝过来的。但由于每个国家的发病谱不同,欧美癌症的治疗模式是否适合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仍需要进一步评估,不能直接拿来使用。
家庭中有亲属不幸罹患癌症,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遗传易感性是可以遗传的,但并不代表癌症一定是遗传。”癌症的发生与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的影响远没有环境大。遗传易感性单独不能起作用,拥有癌症遗传背景的人,就不要有对应的环境暴露,这样可以做到癌症的预防。
除了遗传基因外,还存在一种遗传叫教养遗传,即生活习惯的遗传。“有家族倾向性的疾病,不能都归结于遗传物质,有些可能是教养遗传。正确理解癌症遗传,不能抛开环境,环境的贡献应该大于80%。”
根据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趋势和特点,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防治之路”,将医疗投入到对我国人口健康威胁最大、寿命折损最重的非成熟死亡中去。在我国非成熟死亡原因里,恶性肿瘤占据头把交椅,特别是肝癌在青、中年人群体呈现高发态势。同时,我国的感染类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于第一位,代谢综合征相关恶性肿瘤的防治效果也不明显。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发生肝癌?乙肝感染者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生食含有肝吸虫的鱼虾,肥胖导致的代谢异常、脂肪性肝炎患者长期酗酒都易引发肝癌。
与其他癌症相比,肝癌在我国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更适合一级预防。目前对新生儿采用“016疫苗注射”,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已患有乙肝病毒的8000万患者,曹教授建议通过队列研究和流行病学的方法,筛选出其中的高危人群,针对原因使用抗病毒治疗等有效干预手段,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
来源: 半月谈
癌症,是一个家庭破碎的开始,是一段美好人生的终止符,因为确诊了癌症,有不少人都被迫面临着家财散尽,负债累累的窘迫局面,而至今我们都还没有找到攻破癌症的最优解。
什么是癌症?
癌症,这个词让无数人倍感恐惧。它是指人体某一部分细胞失控生长导致的一类疾病。癌症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包括遗传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越早发现癌症,治愈的可能性就会越大,但是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
癌症与生俱来?家族患癌一个都跑不了?基因和癌症是否难舍难分
基因对患癌是否有决定作用一直是研究人员争论不休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基因是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因是人体内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遗传物质,它们通过编码蛋白质来控制细胞功能。当某些基因突变或改变时,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引发癌症。
例如,部分细胞的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等遗传性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基因的突变使患者更容易患上这些癌症,因此,基因可以说对患癌有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基因并非是患癌的唯一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环境中的致癌物质,如烟草烟雾、化学品和辐射等,都可以增加患癌的风险。生活中,长期吸烟被认为是肺癌的主要诱因之一。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不健康、缺乏运动、酗酒和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这些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癌症的发展。
尽管基因在患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基因并非决定性因素。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统计数据,仅有不到10%的癌症与遗传因素有密切联系。这意味着大部分癌症仍然是由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患癌的责任归咎于基因,而忽视其他影响因素。
不过话虽如此,可这七种癌或能世代相传,早做了解早检查,等到生病就晚了!
一、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乳腺癌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人们发现部分基因变异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为了进一步的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细致研究,得出结论发现,BRCA1和BRCA2两个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联性更高。母亲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其子女患乳腺癌的风险要高于正常人群。
二、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癌症发病率的前列。研究人员发现,大肠癌在家族中似乎有聚集现象。胃肠道息肉病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亲属中患有大肠息肉的人患结直肠癌的概率相对较高。这种聚集现象部分可以归因于基因突变遗传,也可能受到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肺癌
肺癌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几乎均由吸烟引起。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肺癌的发生。家族中患有肺癌的人患病的风险高于常人,并且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更高。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人体对烟草中的致癌物质更加敏感,从而增加了肺癌的发病风险。
四、卵巢癌
卵巢癌是妇女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这种癌症往往具有较高的遗传性,家族聚集现象明显。据统计,有16%至20%的卵巢癌患者家族中有同类型癌症的发生。科学家已经发现,BRCA1和BRCA2两个基因的突变是导致卵巢癌的主要原因。
五、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遗传因素在胰腺癌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BRCA2基因的不同突变与胰腺癌的易感性有关。另外,家族中有胰腺癌病史的人患病的风险也更高。个人的饮食习惯、肥胖、吸烟等环境因素也与胰腺癌的发病有关。
六、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致命的皮肤癌,其发生多受基因突变影响。具有CDKN2A基因突变的个体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更高。此外,过度曝露在紫外线下、晒斑等因素也会增加患黑色素瘤的风险。
七、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具有遗传倾向的宫颈癌患者可能在家族中传递这种感染,从而导致下一代的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增加。
虽然这七种癌症受到基因遗传的概率非常高,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环境因素对癌症的发病有重要影响。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吸烟、饮食健康、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等都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方法。此外,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也是防治癌症的重要手段。
在我们看来癌症深不可测,可是也不意味着患癌以后就一定束手无策。如果不幸患癌,我们可以积极接受治疗,放平心态,从而为治疗癌症提供帮助。相信所有正在抗癌路上的人将会迎来希望的曙光。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我国2016年新癌症发病和死亡数据报告显示,该年新增的癌症病例接近406.4万例,新增癌症死亡240余万例。换算一下,仅在2016年,平均每天就大约有超1万人确诊癌症。
作为导致9成以上的癌症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癌转移”是每个癌症患者的噩梦。
那么,癌细胞到底是怎样转移的?都会有什么症状出现呢?
一、癌症是如何转移的?为什么癌细胞难以被消灭?目前医学界对于癌症发生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癌症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极其复杂的过程,中间需要经过局部浸润、循环扩散以及远处侵袭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且肿瘤的转移不是随机发生的,不同肿瘤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也不同,转移主要通过淋巴、血行以及种植等途径。
癌细胞一旦在体内出现,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般,怎么也杀不完,这是为什么呢?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巴一指出,目前常见的说法为干细胞假说。在进行治疗后,可让癌症患者体内大部分的癌细胞死亡,但其中仍有少部分的“漏网之鱼”,这些遗留下来的就是癌症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的能力,且对于治疗药物有耐药性,会很大程度增加癌症转移的风险。
除了干细胞假说外,还有科学家认为与癌细胞具有“休眠”能力、上皮—间质转化假说、种子—土壤假说等相关猜想。但所有的假说背后都有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还没有明确说法。
二、癌症一旦扩散,身体可能会发出5个警报当癌症发生转移时,身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信号,这几个症状一定要警惕:
·异常疼痛
疼痛是癌症患者身上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癌症发生骨转移时,疼痛感会更为明显。因为癌细胞会浸润神经组织、压迫体内管腔,继而让组织坏死、产生炎症,引起明显的疼痛症状出现。
·不同程度地出血
肿瘤坏死会导致体内出现局部出血,这种情况下的出血量一般比较少。而当肿瘤侵犯到周围的血管,则会引起炎症的大出血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阴道出血以及尿血等。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转移是癌症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癌症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淋巴结异常肿大,需要高度警惕是癌症发生淋巴结转移所致。
·不明原因的消瘦
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继而让正常细胞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会导致身体明显的消瘦。
·不明原因的低烧
癌细胞的生长是脱离身体控制的,它会不断压榨正常细胞的生存空间,在细胞坏死后被身体吸收会导致身体发热。一般发热的温度在38℃以下,服用退烧药难以退烧,或退烧后很快重新发热。
三、研究表明人人都有癌细胞,为啥不是人人都得癌?提到癌症,大家都对它惧怕不已,但其实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存在。《癌症研究》上的一篇研究指出,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症细胞、基因存在。
我们的身体一天24小时在进行新陈代谢,会产生大约100多亿个新细胞,在新细胞产生的过程中,难免会有DNA复制出错的情况,所以其中可能会有1~20个癌细胞出现。
但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也很强大,一般它们会及时识别到错误复制的细胞,遏制它们的发展。所以即便是体内有癌细胞存在,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患癌。但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时,则可能会让癌细胞有机可乘,在体内不断复制诱发癌症发生。
另外,临床上很多癌症患者一经确诊就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及早预防、和发现就是重中之重,那防癌要怎么抓住“无症状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指出,很多癌症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是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人们所忽略。想要早期发现癌症,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进行防癌体检,不同癌症所需要进行的筛查也不同,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筛查方案,一定要主动学会筛查。而不是等到症状出现后才去筛查,此时往往已经晚了。
癌症的发生并非无迹可寻,在日常要多观察身体表现,发现异常后及时就医检查。
参考资料:
[1]《肿瘤是如何转移的》.河北省疾控医学科学研究所门诊部.2019-10-02
[2]《人人都有癌基因!你知道自己患癌的几率是多少吗?》. 四川肿瘤医院.2022-05-25
[3]《6种表现提示身体内癌细胞已扩散,做好4点,可有效预防癌症复发!》.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2021-08-1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