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镇痛药物有哪些,以及癌症镇痛药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癌痛如何止痛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癌症患者出现疼痛后,会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都说是药三分毒,但对于出现癌痛的患者来说,大家关注的重点已经变成了哪种癌痛止痛药效果最好。世界真的存在止痛效果最好的癌痛止痛药吗?关于癌痛止痛药的选择与使用有没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为此,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王家双教授。
哪一种癌痛止痛药的效果最好?王家双教授提到,如果说哪种药物最好,这很难有一个标准。因为每个个体对药物的反应都不一样,有时候我经常跟病人讲,药物疗效如何并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这个药是不是适合自己,所以对于癌痛,哪一种药物最好,还要看癌痛是以哪一种原因为主。
比如说癌痛是炎性位置为主,那这个时候用点带有抗炎性的止痛药,效果就比较好;如果癌痛是因为神经因素引起的,这时候加一点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镇痛药物,效果会比较好;如果病人不仅有躯体的疾病,还有心理的疾病,这个时候就必须要配合一些治疗心理疾病的药物,这样一起治疗,效果才会更好。
所以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家要避免陷入这种认知误区。
此外,王家双教授还强调道,对待每一个病人的癌痛,它要分性质和程度。因此如果我们单纯强调一开始用哪一种药,那从医疗上来说不太科学,它就不是一个精准治疗。但是癌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痛的程度比较重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麻醉性镇痛药,这个时候是可以选择的,这个时候就要根据疼痛程度,病人的病情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正确使用癌痛止痛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虽然难以给癌痛止痛药下一个最好的定义,但王家双教授认为正确使用适合自己的止痛药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作为癌痛的病人,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样说?三阶梯止痛就提出一个按阶梯治疗。作为普通的病人来说,最好在用这些止痛药之前,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来做。因为很多情况下,如果靠自己去买药,一开始比如说用了第三阶梯的药,这样你再用第一阶梯和第二阶的药,效果就不好。效果不好,这时就把治疗的路给堵死了。
另外,按照阶梯使用止痛药的话,分级也对判断疼痛的性质非常有用。王家双教授提到,像癌痛这几种类型,即炎性、神经性,还有一个心理性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往往效果会很差。而且一旦药物用得不对,它起不到作用,反而起反作用。
比如说消化道系统的副作用,对于病人来说,出现了消化道的副作用,他就不愿意用药,这个时候不仅不能解决疼痛,还给病人带来新的问题,所以王家双教授建议肿瘤病人在使用镇痛药的时候,一定不要自己来。另外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医嘱,分步、分阶梯、分类型来用止痛药,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的效果,还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媛 通讯员 李韵熙)4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国家药监局、国家禁毒委等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将“芬太尼类物质”按类纳入毒品管制范畴。同济医院肿瘤科于世英教授指出,此项规定不会影响医用麻醉,麻醉性镇痛药若合理使用,是癌症患者的一剂良药。
据多部门联合公告显示,5月1日起,芬太尼类物质将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已列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和《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芬太尼类物质依原有目录予以管制。
什么是“芬太尼类物质”? 它是一种麻醉性镇痛药。1960年,比利时杰出科学家保罗·杨森博士成功研发出人工合成强效镇痛药——芬太尼,其镇痛效力是吗啡的100倍。1974年,他又研发出舒芬太尼、卡芬太尼,其镇痛效力分别是吗啡的1000倍和10000倍。随后,他还研发出芬太尼的多种衍生物,故而被称为芬太尼家族,也就是芬太尼类物质。在研发过程中,杨森博士发现,芬太尼的系列衍生物如同其他麻醉性镇痛药一样,镇痛作用越强,成瘾性等不良反应越明显。所以,他将自己亲自研发而尚未上市的其他近20种芬太尼衍生物全部锁进保险箱,并研究如何更加合理及安全地使用已上市的芬太尼类药物。
于世英教授介绍,对于中重度癌症疼痛病人的止痛治疗,像“芬太尼类物质”的麻醉性镇痛药必不可少。在医学领域,止痛药分麻醉性镇痛药和非麻醉性镇痛药两种。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引起疼痛的炎性因子而减轻疼痛,因此称为解热镇痛药。但是解热镇痛药用量达到一定限度时,止痛作用不再增强,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明显增加。长期用药尤其如此,可导致消化道溃疡、肝肾毒性、血小板功能抑制等。
“麻醉性镇痛药”是指阿片及合成的各种阿片类活性碱类镇痛药,它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传递系统而产生强效镇痛作用。麻醉性镇痛药不仅止痛作用强,还可通过适当调整剂量进一步增强镇痛作用,对肝、肾、血小板功能无影响。因此,对于需要长期止痛治疗,尤其是因病情恶化可能还需要逐渐增加止痛强度的中重度癌症疼痛病人来说,麻醉性镇痛药是他们的止痛“神药”。有时甚至是他们唯一可能获益和耐受的止痛疗法。
麻醉药,因其中枢神经作用机制,不当使用会产生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成瘾),甚至呼吸抑制致死。因此,包括麻醉性镇痛药在内的麻醉药,一直被列为特殊管制药,严格预防滥用。但是在医学领域,同济专家呼吁:不必谈“毒”色变,合理应用麻醉类镇痛药,是癌症患者的一剂镇痛良药。
所谓癌症疼痛(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症疼痛多为慢性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50%-60%,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为重度疼痛。但癌痛并不是只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中,早中期癌症患者同样可能会有癌痛。癌痛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重视癌痛的治疗。
很显然,治疗癌症疼痛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要治疗癌症、控制癌症,比如通过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介入等手段治疗肿瘤。如果肿瘤缩小或控制了,疼痛也就会消失或减轻。但有的癌症晚期患者对治疗已经不敏感了,这个时候只能对症止痛治疗。当然,对于那些正在进行癌症治疗的病人,在取得疗效之前,疼痛一直存在,也需要进行止痛治疗。控制癌症疼痛的止痛药物,可以分为三大类。
非阿片类止痛药
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适用于轻度疼痛,这都是日常感冒头痛时会用到的那些药。很多感冒药里含有这些止痛药成分,而这些止痛药很多是非处方药。一般比较安全,副作用也比较轻。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人长时间用这类止痛药,或是大剂量用,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这类止痛药只适合短时间使用,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或者疼痛剧烈,应该找专科医生升级止痛药。
阿片类止痛药
分为两类。一是弱阿片类,如可待因、曲马多、强痛定等,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二是强阿片类,如吗啡、美沙酮、芬太尼、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等。这类药被很多人认为是“毒品”,担心上瘾,因而不敢使用。如果是一个健康,或仅仅是轻度疼痛的人,无缘无故用这类强阿片类止痛药,这是滥用,可能成瘾。但用于治疗的癌症病人的疼痛,目的是为了止痛,而不是为了获取所谓的刺激感,就无需担心上瘾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对于中重度癌症疼痛,阿片类药物才是更有效也是更安全的。阿片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便秘,要配合使用通便药,在饮食结构上也要注意调整。
辅助药物
可以辅助止痛,增加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如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可以帮助缓解烧灼样神经痛或刺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起到镇痛作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可以起到镇静和帮助睡眠的作用,缓解病人的焦虑;而皮质醇类的药如强的松更是有多重作用,对缓解神经压迫很有帮助。如果合理使用这些辅助药物,有时候可以明显提高止痛效果,甚至起到关键作用。癌痛治疗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使用辅助用药。疼痛无须忍受,改变观念,规范治疗,癌痛多数可以得到控制。
止痛药要吃够量
很多人认为,止痛药吃到疼痛“能忍”就行了,再多吃反而不好或以后会不管用。但其实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疼痛感觉原本是躯体告知我们出现损伤的一种警示,它本是人类一种避免伤害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是被称为急性疼痛的意义所在。但是,“疼痛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性下降”就是每个慢性疼痛患者都会经历过的:睡不好、吃不好、情绪不好、身体越来越弱、免疫力低下等等问题。这样的病人很难接受抗肿瘤治疗,而且易于复发转移或合并带状疱疹等各类感染。因此把镇痛药按时、吃够量是很重要的。
什么是吃够量?不用“忍痛”才是吃够量。为什么会有止痛药越吃越多的病人?是不是止痛药吃多了会不管用了?不是的。正是因为很多病人忍痛,不肯把药吃够量才导致疼痛的恶性循环持续存在,疼痛越来越重,需要的止痛药也会越来越多,疼痛的性质越来越复杂,才会看到单用一两种镇痛药物的疗效下降。所以,越是不肯把止痛药吃够量的人,反而后来越吃越多,而能够按时按量服药把疼痛控制住的病人,则不会出现经常加药或疼痛加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