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肠道癌症的早期症状,以及舌头癌症的早期症状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明明我吃得很清淡,怎么还会得肠癌呢?”
42岁的刘先生是广州本地人,喜欢吃早茶,饮食也非常清淡,不喜欢吃辣的东西。最近两个月总是拉肚子,大便不成形,还便血,到医院检查,经过肠镜确诊了肠癌。
检查结果让刘先生大为震惊,他觉得只有喜欢吃辛辣刺激伤肠胃的食物才会得肠癌,而自己饮食一直很清淡,怎么想都和肠癌八竿子打不着。
近几年,得肠癌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少就是广东人,广东人饮食清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也是肠癌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广州。
一、肠癌是吃出来的富贵病,广州人发病率全国第一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广州大肠癌发病率在全国31个肿瘤登记点中位居第一名。广州地区的大肠癌发病率达到了34/10万,越秀、荔湾、海珠三个中心城区的平均发病率甚至已经达到了45/10万,而我国肠癌的发病率仅为31/10万。
对此,江苏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支杰华表示,肠癌高发和饮食过于精细、爱吃烧腊以及经常吃夜宵相关。
长期饮食过于精细,会导致便秘、痔疮等肠道问题出现的风险显著增加;而烧腊是个高胆固醇的食物,长期大量食用会导致胃肠道负担过重;不少“老”广东人还特别爱吃夜宵,夜宵吃这些食物会导致身体摄入过多油脂、蛋白质,会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饮食清淡的广东人也是肠癌的“青睐”人群,对于普通人而言,到底该怎么吃?记住一个原则。
二、怎么吃能预防肠癌?哈佛研究:4少吃,2多吃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含硫微生物饮食(低热量饮料、油炸食物、红肉/加工肉吃得多、水果和蔬菜摄入量少),或可以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该研究由哈佛大学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选取了美国3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包含214797名参与者,其中男性人数占比22%(46550名),平均年龄54.3岁;女性占比78%(168247名),平均年龄43岁。
在研究开始时,所有受试者都没有患炎症性肠道疾病、癌症,研究人员平均对受试者进行了26年的随访,每2~4年对所有受试者进行1次随访,更新受试者的结直肠癌发病情况。
在随访期间,共有1.5%(3217名)受试者确诊结直肠癌,在调整了年龄、家族病史、运动、体重等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含硫微生物饮食和结直肠癌发病明显升高相关。
1、含硫微生物饮食摄入最多的1/5相较于摄入最少的1/5受试者:
①罹患结直肠癌风险增加了27%。
②远端结直肠癌风险增加了25%。
③近端结直肠癌风险增加了13%。
2、在不同性别的参与者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了相似关联:
①男性中含硫微生物摄入摄入最多的1/5相较于摄入最少的1/5受试者,结直肠癌风险增加了45%。
②女性中含硫微生物摄入摄入最多的1/5相较于摄入最少的1/5受试者,则增加了18%。相对而言,男性身上的关联更加明显。
对此,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这和含硫微生物饮食会增加肠道内硫代谢细菌的丰度相关,这类细菌会将饮食内的硫转换成硫化氢,可能导致DNA损伤,破坏结直肠粘液层、促进炎症,最终诱发结直肠癌发生。
我们日常摄入的红肉、加工肉类内富含硫氨基酸、无机硫,过量摄入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而经常摄入十字花科蔬菜、水果等食物,则和肠道内硫代谢细菌丰度减少相关,且这些食物内有丰富的硫代葡萄糖苷,可被水解成异硫氰酸酯,该物质具有一定抗癌作用。
简单来说,在生活中想要保护肠道健康,要注意少喝加工饮料,少吃炸薯条、红肉和加工肉,多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保持膳食摄入均衡。
当肠癌找上门时,身体会有一系列的异常表现,如果可以及时抓住这些异常,即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后续的治疗有很好助益。
三、肠癌来临前,这些症状不要忽略1、大便异常
正常情况下,一天排便的次数应该在1~2次,而当肠道内存在肿瘤导致肠道空间被占据后,则会给肠道黏膜带来不良刺激。引起患者日常排便次数异常增加,总感觉便不尽。还可能有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排便形态异常(细条状、扁条状)等改变,一定要引起警惕。
2、便血明显
肠道发生病变会诱发消化道出血,而粪便在和病灶摩擦时会导致病灶表面出现溃破出血。肠癌引起的便血多以黏性血液大便、一侧带血为主,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粪便发黑的表现,这也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
3、放屁次数多于平时
近期如若发现放屁次数异常增加,并且有明显臭味的话,一定要引起警惕。导致放屁可能和肿瘤所处的位置有关,一些患者的病灶所处位置靠近肛门,容易引起直肠阻塞,继而导致放屁频繁。
4、腹痛
当肠道内的病灶引起肠道梗阻后,会让患者出现明显的腹胀、腹痛等症状,相对而言腹痛最为常见。一般情况下,疼痛会位于中下腹部,疼痛程度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并且会从间断性逐渐演变成持续性。
5、肛门坠胀
病灶位于肛门附近时,会导致肛门出现坠胀、疼痛感,同时身体还可能会出现异常消瘦的表现。
在生活中一旦发现上述的几个症状,一定一定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而肠癌是具有一定“青睐”人群的,来看看你有没有在榜上。
四、肠癌高危人群,需重点预防身体上有这些特征的人群,都是肠癌的高发人群,日常需要特别注意:
①大便潜血阳性;
②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③自身有肠道腺瘤病史;
④本人有癌症病史、排便习惯改变。
临床上结直肠癌的确诊患者中,超9成以上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通过肠镜检查可发现肠道内存在的异常,并且可以对息肉进行镜下摘除、取检。
上述的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既可以预防癌症,又可以治疗息肉,一举两得。另外,一些即便不是高危人群,但是年龄在40岁以上,也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肠癌的发生和日常的饮食之间有很大关联,想要预防肠癌,首先需要从饮食上做出改变。当然,定期进行体检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资料:
[1]《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ulfur Microbial Diet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JAMA Netw Open.2021.11.1
[2]《2016最火外卖竟然是……广东人最爱点这三样!|警惕!这种癌症广州发病率全国第一!》.金羊网.2017.1.1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口腔溃疡本是一种很常见的小毛病,但就是这么一个小毛病,差点要了梁大爷的命。
梁大爷今年58岁,从两个月前开始,他的舌头左侧边缘就开始出现溃疡、溃烂的情况,梁大爷以为是自己饮食不注意,太上火,口腔溃疡了,也就没多在意,只是买了些西瓜霜消炎。然而西瓜霜却不管用,溃疡面反而越来越大,搞得梁大爷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只得到医院检查。
医生检查了梁大爷的口腔情况,对他进行局部麻醉,并切取了一部分肿块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一周后,病理报告出来了,梁大爷却被确诊为“口腔鳞状细胞癌”,也就是俗称的口腔癌
“小小的口腔溃疡,怎么变成了癌症?这也太吓人了!”梁大爷惊魂未定,同时也充满疑惑。
一、口腔溃疡、口腔癌,别傻傻分不清很多人都长过口腔溃疡,正常情况下,经过治疗,口腔溃疡可以在短时间内痊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口腔溃疡久治不愈,2-3周后还没有好转,同时出现一些异常症状时,应引起重视,可能是口腔癌的信号。
那么,怎么区分口腔溃疡和口腔癌信号呢?海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钱永教大家“四看”:
一看大小,普通的口腔溃疡直径不大,通常只有2-3㎜,基本不会超过5㎜,如果是口腔癌引起的口腔溃疡,直径通常比较大,可以达到1-2㎝。
二看疼痛,普通的口腔溃疡会引起疼痛,尤其是用舌头舔舐或者受到其他刺激时,疼痛感明显。相反,口腔癌引起的口腔溃疡早期并不会有明显的痛感,等到疼痛感明显的时候,已经达到中晚期了。
三看质感,普通的口腔溃疡表面光滑、质地柔软;口腔癌引起的口腔溃疡质地坚硬,溃疡上有轻微的凸起,表面粗糙。
四看周期,普通的口腔溃疡经过一般7-10天就可以治愈,治愈之后如果再次出现,也不会在原来的位置重复发生。而口腔癌引起的口腔溃疡持续时间比较长,往往长达几个星期,久治不愈,可能“扎根”于某个部位,反复出现。
二、口腔癌还需留意3个信号除了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口腔癌还需留意这些症状:
1、口腔白斑
口腔黏膜颜色发生改变,早期呈浅白色,慢慢的会变成灰白色,变成白斑,用舌头舔舐感觉比较粗糙。如果口腔白斑在短时间内不断增厚发硬,同时伴随裂纹、出血症状,要警惕是癌变的征兆。临床上,口腔白斑癌变的几率为5%-7%。
2、口腔红斑
口腔红斑比较少见,但癌变率比口腔白斑高,达到了85%。口腔红斑表现为平坦或者微微凹陷的斑块,颜色鲜红,质地柔软,边界清楚,无痛或有轻微的疼痛感,常见于舌腹、牙龈、口底等部位。如果红斑变硬、出血或溃烂,说明癌变的风险很高。
3、扁平苔癣
扁平苔藓表现为白色的条纹或斑纹,质感粗糙,周围黏膜可能会充血、肿胀、糜烂,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灼烧感和疼痛感。如果扁平苔藓长期不愈,并且出现颗粒样增生,说明癌变的几率很高,应警惕。
当出现疑似口腔癌的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必要的情况下进一步做切取活检、切除活检、穿刺活检等活检术,再由医生明确诊断。
北大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张琪提醒,大部分口腔癌患者需要手术切除癌肿,为了降低复发率,癌肿边缘以外的一小部分面部组织也会被切除。因此,发现口腔异常症状应尽早就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对容貌、语言、咀嚼等方面的影响就越小。
三、4个可能诱发口腔癌的习惯,你占了几个?数据显示,我国的口腔癌发病率约为1-3/10万。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口腔癌离自己很远,近年来,口腔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甚至排在了人类最常见的癌症第六位,而且发病人群以男性居多。
其实,目前口腔癌的危险因素已经比较明确,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规避预防。如果及早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就能降低口腔癌的发生风险。
日常生活中,有几种习惯可能会引发口腔癌,看看你有没有?
1、嚼槟榔上瘾
槟榔已经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与口腔癌关系密切。槟榔的纤维比较粗糙,口腔黏膜比较娇嫩,长期嚼槟榔,口腔黏膜就会受到反复的摩擦,引发损伤,当损伤长期存在,久不愈合时,就会进一步造成局部慢性溃疡,诱发口腔癌。
另外,槟榔本身含有多种具有细胞毒性的化合物,可能诱导上皮细胞凋亡,进一步损伤口腔黏膜,导致口腔癌的发生率增加。
2、烟酒不忌
香烟和酒精也是一类致癌物,属于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香烟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会不断刺激口腔。酒精在经过口腔进入消化道的时候,也会对口腔黏膜产生不良影响。加上很多吸烟的人也习惯饮酒,吸烟与酒精有协同致癌效应,会大大增加口腔癌的风险。
3、长期饮食过烫
有的人喜欢吃过烫的食物,殊不知,温度在65℃以上的热饮已经被列为一类致癌物,因为我们的口腔黏膜非常娇嫩,无法承受过高的温度,经常吃烫食,容易使口腔黏膜反复受到损伤,导致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突变或者癌变风险增加,诱发口腔癌。
4、不注重口腔健康
口腔健康对于预防口腔癌也很重要,不注意牙齿卫生,经常不刷牙,或者有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不及时治疗,口腔局部环境不断恶化,容易滋生细菌,诱发口腔炎症,间接提升口腔癌的发生风险。
如果你有以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及时改正、调整,远离口腔癌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
四、如何预防口腔癌?口腔癌属于口腔疾病中最严重的疾病,口腔临床医生建议,预防口腔癌,要做到戒烟限酒、远离槟榔等危险因素,同时改善口腔健康,重视刷牙,用牙线代替牙签,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去牙科洗牙,有牙周病及时治疗等行为,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降低口腔癌的发生风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口腔癌的关键,若出现久治不愈的溃疡、口腔白斑、口腔红斑、扁平苔藓等异常情况时,要多留心眼,密切观察,尽快去医院检查,排查原因。一旦确诊,要及早进行科学系统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口腔癌发病率快速上升!口腔自查怎么做?》.华医网.2019-06-15
[2]《烂牙要注意,可能引起口腔癌!》.口腔视界.2021-11-05
[3]《口腔癌的预防与控制——王佃灿副教授》.中国医学论坛报.2021-08-2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