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转移到骨头是什么表现(癌症转移到脊椎上一般能活多久)

2023-11-12 03:29:42
骨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转移到骨头是什么表现(癌症转移到脊椎上一般能活多久)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转移到骨头是什么表现,以及癌症转移到脊椎上一般能活多久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最怕骨转移,提醒:癌症“乱跑”时,身体常有4个信号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转移”是他们最不愿听见的字眼,这意味着癌症病情的恶化,意味着治疗难度的增加,甚至直接影响了生存期。据统计,高达90%的癌症患者,其死亡与癌症转移相关,而转移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也会让癌症患者痛苦不堪。

其中,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其中,乳腺癌骨转移的比例为65%~75%,前列腺癌65%~75%,肺癌30%~40%,肾癌30%,多发性骨髓瘤更是高达70%~95% 。

一、癌症骨转移,患者康复路上的“绊脚石”

癌症骨转移易发,而且破坏性十足。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亲骨性”,虽然骨骼坚硬无比,但是仍然需要血液供应,而癌症发展到晚期,通过血液循环就很可能接触到骨骼,造成骨转移。

骨转移根据肿瘤细胞对骨骼的损伤类型可分为三种: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其中溶骨性就是指像溶解一样一点点损伤骨骼,很容易形成虫洞,成骨型则是造成骨骼高度钙化,引发剧痛,混合型则是两种类型的混合体。

青岛大学医学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梁军对此如此解释:如果将肿瘤细胞看作“待发芽的种子”,骨骼就相当于“土壤”,当种子进入土壤,就会分泌出细胞因子,骨骼中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因此打破,从而引发骨折、骨痛、高钙血症等症状。

二、癌症患者注意4类症状,警惕骨转移

一般发生骨转移,往往意味着患者的癌症已经发展到晚期,全身的症状会让患者误以为是肿瘤引起,很难联想到骨转移。骨转移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往往比肿瘤本身更严重,出现以下4种症状一定警惕骨转移。

1、疼痛

骨转移会造成剧烈的疼痛,特征是持续性钝痛,在夜间有加重倾向。一般来说成骨型骨转移造成的疼痛更强烈,疼痛部位和发生骨转移的部位有关,比如:骨转移发生在脊柱,疼痛症状有可能出现在腰背、胸部、颈部等。

提醒:骨转移疼痛可持续数天,而且一般与外因无关,比如:活动、不良坐姿。

2、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往往和溶骨型骨转移有关,因为骨骼受到肿瘤细胞侵蚀,导致骨骼强度下降,如同被蚂蚁啃噬的堤坝,看起来还好,但是稍微受到冲击就会损伤、骨折。

临床上,很多患者因咳嗽、喷嚏、撞击轻易就骨折,严重时骨骼畸形,还会失去行动能力,甚至发生截瘫。

3、压迫症状、局部肿胀

骨转移可能发生于任何部位的骨骼,但临床上,以脊柱、骨盆、肋骨、四肢长骨等最为常见,当骨转移发生在脊柱部位,有可能破坏椎骨,对脊髓、神经根形成压迫,此时患者往往会产生无力、疼痛、四肢感觉消退、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当骨转移发生在四肢长骨,也可能会压迫血管、神经,引起行动障碍、关节障碍等。当骨转移发生在骨盆部位,压迫膀胱会造成大小便障碍。

此外,四肢浅表的骨转移,会引发肿胀,严重时会产生肿块,影响关节。

4、全身症状

骨转移也可能造成低热、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王任婕医生表示,全身骨显像,可以显示出人体全身骨骼,从中发现骨骼的局部供血、代谢异常,相比于X线,全身骨显像发现骨转移的时间能够减少3-6个月,检查范围也远超CT、MRI,是目前预防和检查骨转移的最佳手段。

三、提醒:癌症还容易转移到这些部位

1、肝脏

肝脏在人体内的血流量非常大,占据了整个心脏排量的四分之一,它的血流供应主要来自于肝动脉和门静脉两个途径,其中肝动脉负责25%、门静脉负责75%。正因为血液循环必然要经过肝脏,因此肿瘤细胞也是最容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的,受到肝脏血流来源的影响,在众多肿瘤中,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是最容易肝转移的癌种。

患者往往会有肝硬化、肝肿大、肝触痛等症状,少数患者有脾肿大、腹水等症状,此外患者也有食欲不振、低热、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

临床上,一般常用CT、超声造影来诊断肝转移。

2、脑转移

临床数据显示,20%的癌患都存在脑转移风险,其中以乳腺癌、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结直肠癌、肺癌等为最。脑转移患者往往会出现头痛、视乳头水肿、神经功能缺陷、癫痫发作、急性“中风”症状、认知障碍等症状。

临床检查推荐MRI检测,但三肾细胞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患者(无神经症状)等患者不建议做,可在医生建议下慎做。

3、脊柱转移

恶性肿瘤患者中脊柱转移高达70%,原因可能和脊髓的造血功能有关,因为丰富的血液导致肿瘤细胞在血液循环时容易到达脊柱。一般常见的转移对象就是肺癌、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其它妇科肿瘤等。脊柱转移患者会出现脊柱疼痛,外在表现为腰背痛、肩颈痛,也可能会由于脊柱压迫造成行动障碍,严重时脊柱被破坏、位置改变,会引发大小便异常、四肢无力,最终发展为截瘫。

除了以上转移高发部位,肿瘤也容易转移到肺部、肠胃、关节等部位。肿瘤转移意味着癌症发展到了晚期,给患者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但是癌症转移也未必就是终点。

四、癌症转移后,还有救吗?

在癌症治疗中,很多患者一旦看到癌症转移,想到癌症晚期自信心就会大受打击,失去求生的希望,但实际上,即便是癌症晚期积极治疗也未必没有生存的可能性。

在众多的抗癌患者中,一些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在经历骨转移后,积极治疗,仍然有人活过十几年,关键在于治疗和预后的措施是否有效。

癌症经历骨转移后,在通过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治疗肿瘤本身的同时,也可以用骨调节剂、双膦酸盐等帮助骨骼修复,增强骨骼强度。此外,通过应对骨折风险的专项治疗和训练,也可以有效减轻症状,让患者实现带瘤生存、高质量生存的目标。

现代医学发展到当前阶段,确实没有完全攻克肿瘤,但是人们面对肿瘤也不再是无药可医、无法可治。真正能够帮助人们对抗肿瘤,延长生命的技术手段还是有的,关键在于大家是否了解、能否运用。希望未来的医学能够继续发展,争取让癌症不再是难题。

参考资料:

[1]《恶性肿瘤脑转移最常见的五大疑问!建议收藏!》.良医汇患者指南.2021-11-15

[2]《癌症容易脊柱转移》.健康时报.2019-08-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儿童“癌王”并非绝症 早期发现治愈率超过80%

癌症并非成人“专属”,其中一系列的“母细胞瘤”容易发生在儿童身上。母细胞瘤,并不是来源于母亲之意,而是指瘤细胞从胚胎组织发源,肿瘤在胚胎发育时就存在,所以多数在儿童时期就会发病。神经母细胞瘤就是其中的一种。

神经母细胞瘤来源神经嵴细胞,凡是有交感神经元细胞的部位均可发生,由于发现时多是中晚期,晚期5年生存率仅20%左右,被称为儿童“癌王”。在《新华大健康》12小时健康大直播上,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张军提醒,将近一半的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好,5年生存期可以达到80%以上,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脊柱、腹部的异常,比如固定的小包块、不明原因的便秘或腹泻,要尽快到医院查明。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张军

神经母细胞瘤好发脊柱、腹部 家长留意这些异常

神经母细胞瘤来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嵴,所以容易长在交感神经系统的部位,脊柱从头到尾都可能生长。而由于含有丰富的交感神经,肾上腺最常发生。

“40%的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在腹部,”张军介绍,神经母细胞瘤的中位发病年龄是17个月,暂时没有明确的病因,由于起病隐匿,患儿诊断时几乎一半为晚期,治疗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仅20%-30%。

家长每天给孩子洗澡、穿衣时,可以进行简单地检查。正常来说,脊柱两侧是对称生长的,家长从颈部、脊柱、胸部和胸腔,两边同时轻轻捋下来,如果发现不对称或者摸到出现小包块,要引起重视。儿童颈部比较软,容易摸到淋巴结,正常淋巴结多数是活动的、柔软的,而恶性肿瘤的包块多数是固定的、质地比较硬的,也比正常淋巴结要大一些。

张军提醒,孩子不太会主动表达不适,家长发现孩子不明原因的身体异常,也要及时查明。比如一两个月内体重没有增加,大小眼,两个瞳孔的颜色不一样,单边的脸或者上身皮肤干燥、不容易出汗,不明原因的反复便秘、突然没胃口、顽固性腹泻、反复发作的皮疹,没有感冒却经常咳嗽等,简单处理几天后仍然无法缓解,尽快到儿科检查。

B超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肿瘤,儿童5岁以前是胚胎性细胞瘤高发期,家长可以每年带孩子做1-2次B超,没有辐射,也能早期查出异常。

早期治疗效果佳 综合治疗不能“跛脚”

手术、化疗、放疗,是肿瘤治疗的经典“三式”。根据肿瘤的原发器官、大小、转移情况、年龄、手术切除情况等,对患儿进行低危、中危、高危分组及病情分期,才能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张军介绍,不同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差别很大,早发现、早治疗长期生存几率高。据了解,低危组患者治愈率超过90%,中危组患者治愈率介于70-90%之间。然而,高危组患者即使综合各种强化的治疗方案,预后仍然不理想,治愈率仅为20%-30%左右。

不过,高危组患儿即使出现了转移,局部放疗、化疗也很有价值,5年长期生存率依然有20%-30%,比不少成人癌症晚期效果好一些,但需要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张军提醒,虽然放疗有一定的毒性,但可以通过提高放疗的精确度,把副反应控制在比较低的范围。

专家介绍:张军,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恶性肿瘤的精确放疗,每周二、周五上午 08:00-11:30出诊。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7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