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的功能(桃源洞口津液泛滥)

2023-11-12 09:39:14
骨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 肿瘤治疗方法 > 津液的功能(桃源洞口津液泛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津液的功能,以及桃源洞口津液泛滥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规律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精、气、血、津液的生戎和代谢,有赖于脏腑经络受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等作用。精、血、津液的滋养和濡润,因此,精、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有着密切关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津液属阴,气属阳,气和津液的关系,与气和血的关系基本一样,同样是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的关系。血和津液,都是液态物质,都具滋润和濡养作用,都来源于水谷精微物质,故有“津血同源”之说。

精的基本概念

精,是精微、精华之意。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又是构成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基本物质。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人体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气虽来源不同,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气的生成

气是人体内活动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的生活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气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气的功能

气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如推动作用、气化作用、防御作用、温煦作用、固摄作用

《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它们密切配合,相互为用,才能保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气的种类与分布

人体之气循行于全身,无处不到。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不同,而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元气、宗气

元气的功能是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肺的呼吸功能和心脏运动血液的功能与宗气关系密切。

营气、卫气

营气由脾胃中运化的后天水谷精气所化生。营气的功能为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卫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

血的生成过程

血是运行于脉中具有很强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主要是由营气和津液组成。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

血的功能

血具有很强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液在脉中运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的运行

血运行于血脉中,抵达全身上下,为脏腑器官提供营养。血,属阴主静,需要气的推动作用才能运行至全身,同时也需要气的固摄作用,防止在运行当中溢出血管外。

血液能否正常运行,取决于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和血管是否通利。如果以上因素失调,就会导致血液运行失常,出现运行速度异常,或导致出血。

津液的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等,同样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其实是津和液两个概念,虽同属水液,都来源于水谷精微物质,但根据其性状、功能、分布部位不同,会有一定的区别。

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脏腑的一系列功能。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脾的传输、肺的宣降和肾的蒸腾气化,最后以三焦通道来输布全身而完成。

肺对津液的输送和排泄,主要是宣发和肃降发挥功能。

肾所藏的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也是气化作用的原动力。

通过肾脏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将有用的津液布散到全身,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津液代谢失衡

不管是气的病变或脏腑的病变,都会影响到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从而破坏津液的代谢平衡。津液代谢失衡后,会导致水、湿、痰饮等滞留于体内,故而会出现脱水、水液积聚及伤津的病理变化。

秋分:阴平阳秘,收敛闭藏,宜煮茶

秋分

农历廿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2018年9月23日9时54分

农历八月十四,星期天

太阳到达黄经180°

此时太阳直射地球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自此之后,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则相反

故秋分,亦称降分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意即,这一天昼夜等长、寒暑均分,自此之后,昼短夜长、暑消寒长,夜长于昼、寒盛于暑。真正意义上“天凉”的开始,故曰:天凉好个秋!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径香。

——《秋分》 左河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习俗】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周朝开始,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收秋种】

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

【秋分养生】

阴平阳秘

按照《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即养生当中的“阴平阳秘”的原则。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要顺应秋季温与凉的变化,调养身体;其次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

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同时,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收敛闭藏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贵谷子

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们品尝螃蟹的最好时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适宜多吃。饮茶也是一样,寒凉的茶自此开始,就要收起来了。

【秋分饮茶】

秋分之日起,最佳的养生饮茶方式,如同中医煎药、主妇炖汤,补益肺气,饮食养收的饮茶方式是煮茶喝。如同炖汤一般,把茶中的养分通过文火慢煮的方式释放出来,品饮煮出的茶汤,滋味更醇厚,营养更易吸收。

秋分开始,绿茶、新白茶、生普就不建议在这个季节饮用了,可以逐步增加花茶、红茶、熟普的饮用,尤其建议煮饮老白茶、陈年普洱、陈年黑茶这些适合煮者喝的、茶性偏中、偏温性的茶品。对身体更加有益。如果所在的环境不具备煮饮的条件,也可以采取少投茶、泡久一点的方式来品饮。

秋季补水非常重要,而补充茶水又是给身体补充分各养分、水分最好的方式之一。喜欢喝茶的朋友这个时候也最好不要喝火燥过大的茶品,比如当年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一类,尤其是焙到中火以上的茶品,这些茶品往往会引发上火的情形。

新做的秋茶,比如秋白露的白茶、绿茶,不是这个季节最好的选项,我们刚才讲过,新茶大多性寒凉,胃寒的人尤其要慎重饮用。虽然春水秋香,但秋茶当中的内含物质已经不多,水份相对较少,所以茶的香气相对会更精纯一些,喜欢秋茶的人也要注意饮用适量。

好了,今天的二十四节气茶养生就给大家先讲到这里,趁着秋意正浓,不妨登高远足去!

《送僧归金山寺》

[唐]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3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