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癌症状是什么(神经内分泌癌症状)

2023-11-12 10:40:45
骨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 肿瘤治疗方法 > 甲状腺乳头癌症状是什么(神经内分泌癌症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甲状腺乳头癌症状是什么,以及神经内分泌癌症状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程较长,疾病初期时是无声的破坏者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转自小荷健康App真实医生笔记

【基本信息】女,54岁

【疾病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高血压

【治疗方案】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治疗周期】住院7天,定期复查,5年随访

【治疗效果】治愈

【作者信息】解祺 主任医师

一、初识患者

张大姐是一名超市职工,近来张大姐的甲状腺肿物越来越明显了,由于张大姐的丈夫已经去世了,自己是靠身体力行维持着生活,所以有些小病小痛就吃点药解决了,但是脖子上这个肿物越来越大,张大姐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一次不是小病,吃药解决不了。不仅如此,张大姐还感到吞咽困难,心慌心悸。在跟子女沟通过以后,张大姐来到我院门诊,这是我与张大姐共同对抗疾病的开始。我仔细询问了张大姐的病史: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如杏仁大小,没有疼痛感,当时未在意。近1月来颈部肿物明显增大,现约鸡蛋大小。今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近1月偶感心慌,来到我院门诊以甲状腺肿物收入院。

既往患者身体一般,患有高血压病5年余,最高可达170mmHg/110mmHg,自行服用硝苯地平,控制较好,否认糖尿病,否认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外伤史,否认青霉素、食物、头孢菌素等药物过敏史。

二、诊疗过程

入院查体:颈软,气管居中,于右侧甲状腺可触及包块,大小5*4厘米大小,质地硬,界限尚可,表面不光滑,无触痛,随吞咽运动差。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大小正常,右侧甲状腺可探及低回声结节(RADS-4b),大小约5.1*4.5㎝,边界欠清晰,轮廓不规整,结节内血供丰富。左侧甲状腺正常。颈前淋巴结彩超显示可见肿大淋巴结。结合张大姐的病史及查体,应高度怀疑甲状腺癌。

进一步检查的项目有甲功、肺CT、心电图、凝血等,排除手术禁忌症。经检查张大姐的甲功正常,肺CT未见转移灶,气管平片见气管形态正常,未见移位。心电图显示心率105次/分,窦性心律。TSH正常。血红蛋白是130g/L,血糖5.6mmol/L,心脏彩超无异常,患者无甲亢表现,无贫血,无低血糖,由此可以推测患者心慌心悸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我们把张大姐的血压控制在130/85mmHg,经过检查张阿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我们拟择期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根据术中冰冻病理决定手术方式。

手术当天探查见甲状腺左叶体积正常,峡部正常。甲状腺右叶可扪及质硬结节。分离甲状腺上极,切断并结扎右甲状腺上极血管。切除甲状腺右侧肿物送术中冰冻病理,冰冻病理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我们遂全部切除右叶甲状腺、左侧甲状腺以及峡部,同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术后病理结果: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左侧甲状腺及峡部未见癌细胞,中央区淋巴结有癌转移(3/11),喉前淋巴结亦见癌转移(1/3)。TNM分期为T₃N₁M₀,临床分期Ⅲ期。张大姐属于复发危险度中危组,推荐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片,应该是TSH维持在正常变动范围的低限。

三、治疗效果

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之内张大姐没有出现切口血肿,没有出现呼吸困难,遂撤除监护仪和尿管,嘱下地活动。张大姐在术后1月复查甲功,遂在医生指导下增加药量,使TSH维持在低限。术后1周,张大姐病情平稳顺利出院。

四、注意事项

1、术后需防止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2、术后按照交代注意事项定期复查甲功及彩超,若有异常及时返回医院治疗。

3、应每间隔6月行甲状腺超声复查。

五、医生感悟

通过对张大姐的诊疗,我感到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疾病初期多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包块,有点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要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肿块逐渐增大、质硬,吞咽时移动度减低。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其移位受压变形。到晚期可转移到肺、骨等器官。有呼吸困难、骨痛等表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点击>>><<<可查看更多相关案例故事,真实经验,安心借鉴~

本文是真实治疗经验,不能作为治疗依据。版权归作者所有,禁止转载。如内容有误或有侵权等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本头条号。

怎么看甲状腺结节病变的B超诊断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结节性病变主要包括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结节性病变主要有乳头状甲状腺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及髓样癌等。

(一)超声鉴别诊断

涉及范围较广,部分超声征象良、恶性结节有重叠,主要良、恶性鉴别征象总结见表

(二)CT鉴别诊断

甲状腺腺瘤常为单发,平扫呈低密度或稍高密度,结节周围可见环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腺瘤结节可轻度或明显强化,周围低密度区均匀强化,与恶性结节较易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单发也可多发,结节内部可见坏死、钙化及纤维分隔,边界清或不清,增强扫描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颈部淋巴结不伴有或伴有轻度淋巴结肿大,与恶性结节较难鉴别。恶性结节中以乳头状癌为主占恶性结节总发病数的90%左右,该种疾病与良性结节,尤其是结节性甲状腺肿较难鉴别,其内部沙砾样钙化,淋巴结肿大伴囊变、钙化,边缘中断及瘤内半岛样强化征象有助于鉴别;滤泡状癌,恶性程度高,易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常常合并血行转移,其形态、界线与乳头状癌相似,强化程度可以多种多样;甲状腺髓样癌来源于滤泡旁细胞,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单发或多发,多为实性结节,可出现假包膜与点状钙化,家族性/遗传性患者常双侧同时发病,侵袭性也更加显著,免疫组化显示降钙素阳性有助于鉴别;甲状腺未分化痛来源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或分化癌、常常快速生长,表现为直径大于5cm的肿块,极易向周围侵犯,坏死出血及钙化多见。

(三)核医学鉴别诊断

核医学检查主要侧重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功能状态,而不是良恶性的鉴别,不同结的影像表现及临床意义见表

甲状腺癌被称为“好癌”,那还要不要手术呢?

全世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在国内,发现甲状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多数患者会选择及时手术切除癌肿。

大家发现,甲状腺癌的预后太好了,生存率很高,对人体的风险和危害也比较低,所以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都将甲状腺癌称为“好癌”。有人因此提出,既然是“好癌”,如果不手术是不是也没有问题呢?甲状腺癌治疗会不会存在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情况呢?

1.“好癌”具备的条件

近年来,甲状腺癌患病人数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增加了。微小乳头状癌是指大小不超过1厘米的甲状腺癌。所谓“好癌”,首先要满足的条件就是大小不超过1厘米,其次还应该是低风险的甲状腺癌。哪些是低风险的甲状腺癌呢?没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肿瘤没有突破甲状腺包膜,没有侵犯气管、喉返神经以及甲状腺周围组织,穿刺病理不是高危类型。

2.手术存在负面影响

低风险的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传统治疗方法,就是全部或部分切除甲状腺,包括微小乳头状癌或者更大的乳头状癌。做完手术后,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来替代治疗,有的时候还需要进行放射性碘治疗。

目前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手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所以甲状腺癌的治疗首选手术。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与患者的症状和认知相比,医生可能低估了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负面影响。

在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经常会出现吞咽或发声方面的不适。一些患者也会受到持续性疲劳和不良心理的影响。疲劳通常是由于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素水平异常导致的。心理方面的困扰主要是对癌症复发的恐惧。这种恐惧可能会在手术治疗后持续数年,而且多达48%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会产生这种恐惧,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患者对治疗及其效果的不确定性和对检查结果的预期,会加剧担忧和焦虑。例如,甲状腺球蛋白有时可以作为判断肿瘤是否复发、转移的指标,需要定期检测。患者在甲状腺球蛋白的检查结果出来之前,会紧张焦虑。

3.积极监测随访或是更好选择

目前,积极监测随访是前列腺癌公认的治疗选择。人们对低风险甲状腺癌积极监测的兴趣也日益增加。

日本外科医生士宫崎骏(Akira Miyauchi)向传统的甲状腺癌外科治疗模式提出了挑战。1993年,他开始对日本库马医院的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积极监测研究,为期22年。所谓积极监测就是主动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而不是直接做手术,除非有疾病进展的证据或患者的意愿发生了变化。

研究中有1179名患者接受了积极的监测,并接受了平均47个月的随访,没有发生甲状腺癌死亡,没有患者发生远处转移。1179名患者中的1085名(92.0%)避免了甲状腺切除手术,只有51名患者(4.3%)在没有甲状腺癌进展的情况下,因个人意愿,最终进行了甲状腺切除。这个研究表明,患者对选择这一治疗方法的长期接受度很高。

日本的这个小组还深入研究了患者的心理认知情况。他们发现,尽管超过1/3的患者报告说会担心自己的癌症,但有83%的患者对接受积极的监测感到满意。他们的担心程度以及担心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研究发现,患者的担心来源于对癌症进展的担忧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恐惧。笔者将这项研究发现与甲状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研究论文进行间接比较,发现积极的监测不一定会加剧与癌症相关的担忧。

4.什么情况可以暂时不手术

对于低风险的甲状腺癌,是可以观察、积极监测的,不一定非得做手术。低风险甲状腺癌如果能够满足以下条件,就可以考虑暂时不手术,但是要密切观察。

1.肿瘤小于1厘米。

2.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3.肿瘤没有突破甲状腺包膜,没有出现气管、喉返神经以及甲状腺周围的侵犯。

4.穿刺病理不是高危类型。

5.没有甲状腺癌家族史。

6.无青少年或童年时期射线暴露史。

7.患者心理压力不大,能积极配合。

8.患者有接受随访的意愿,自身健康状况允许,有条件接受随访。

文: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副主任医师 徐协群

来源: 健康报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2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