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终能在抗癌这场持久战中取得胜利吗?
科学家最近在医学等领域取得的进步为人们应对癌症增添了一些新武器,其中包括个体化基因疗法、人工智能筛查、简单的血液检测,甚至可能很快会出现疫苗。
通用型CAR-T疗法可以让成本下降至自体型的1/10左右,可以让更多人接受,有专业人士甚至更加乐观预测过未来通用型CAR-T售价可能会降至0.5~3万元之间。
【主编评语】
2022年9月,美国FDA已加速批准Retevmo(selpercatinib)扩展适应症,不限癌种治疗携带RET基因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包括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实体瘤。
【主编评语】
从普通人体内提取T细胞,而后通过相同的程序进行制备,形成“现货”型的CAR-T细胞,这就是前面周周使用的疗法。
体内NK细胞活性的增强
如何理解呢?
肿瘤微环境中糖酵解产生的大量乳酸以往被认为仅仅是一种代谢废物。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乳酸可以发挥促进肿瘤进程的作用。
当时的她对病情还没有多深的感悟,确诊后在医院住下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经过多次化疗,虽然病情反反复复,但最终结果是好的,病情得到了完全缓解。
另一项近期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禁食对癌症的新辅助化疗同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05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是NK细胞杀伤癌细胞的另一个关键机制,NK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Fc受体和单抗结合,识别并杀伤被单抗结合的肿瘤细胞。有证据表明,NK细胞介导的ADCC是治疗性单抗(如利妥昔单抗和曲妥珠单抗)在血液癌症或实体癌患者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机制,这证明了NK细胞的巨大治疗潜力。
保护免疫细胞受到化疗的不良影响;
Larotrectinib (Vitrakvi)
除了直接诱导细胞毒性,NK细胞还通过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包括IFNγ和TNF)对转化细胞产生应答。这些多效蛋白不仅能增强CD8 T细胞的应答能力,还对癌细胞具有有效的抗增殖、抗血管生成和促凋亡作用。
“约50%的癌症可以从放射治疗中获益”。
CAR-T疗法对于很多癌症患者而言是救命稻草般的存在,现阶段通用型CAR-T疗法的问世可让更多人接受治疗,挽救生命。相信在未来,CAR-T疗法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泛。
Engineering bacteria as interactive cancer therapies
部分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感染、长期血细胞减少症。
2010年以前,皮肤癌黑色素瘤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往往极低,但得益于免疫疗法药物,如今一些患者的存活期超过10年。
如果理解成“40%的癌症可以通过放疗根治”,那么,我们似乎还可以说“49%的癌症可以通过手术根治”,以及“11%的癌症可以通过化疗”。
这显然是荒唐的。
TIGIT是NK细胞和T细胞表达的一种抑制性受体,具有Ig和ITIM结构域。TIGIT已被发现在人肿瘤浸润性NK细胞中过表达。在多种小鼠模型中,抑制TIGIT可逆转NK细胞的耗竭并促进NK细胞依赖性抗肿瘤免疫。
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盆腔肿瘤、软组织肿瘤、骨肿瘤以及淋巴结转移瘤等,均可以使用放射性粒子植入疗法进行治疗。
免疫疗法
这才是“约50%的癌症可以从放射治疗中获益”说法的真正出处。
另一方面,由Nii和他的同事开发的 "MacTrigger "是一种经过编程的细胞,当它到达癌症时就会引起炎症,并被注射给病人。
通用型CAR-T的疗效比不上自体型CAR-T,但是性价比更高:
2015年4月,另一篇发表中《Trends in Immunology》上的一篇综述表示,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一个主要的群体表现出自发的T细胞触发地肿瘤微环境,这与免疫疗法的临床响应相关。因此,对自发T细胞响应产生背后机制的理解对进一步推进免疫治疗至关主要。这一综述讨论了T细胞inflamed/non-inflamed肿瘤的特征,总结了胞质DNA sensing的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通路。这一通路对开发新型免疫治疗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电离辐射和放射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抗癌联盟报告指出,全球约70%以上的恶性肿瘤需要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应用到放疗,约有40%的肿瘤可以通过放疗根治。”
① 杨干象(Cryptorhynchus lapathi)肠腔菌群和肛门液滴菌群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同,肠腔菌群主要是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肛门液滴中主要是变形菌门;② 肛门液滴中共检测到7大高级功能,涉及31种基本功能的酶;③ 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对菌群的功能进行分析,其排序结果并不一致;④ 上述差异主要来自于测定对象是单菌分析还是菌群分析;⑤ 肠道菌群按照自身功能类别形成不同功能群组;⑥ 肠道菌群对于杨干象的最主要功能依次提供营养、消化和解毒。
Science——[63.714]
2022-11-24, doi: 10.1126/science.add9667
Science——[63.714]
2022-10-13, doi: 10.1126/science.abo4626
Nature Communications——[17.694]
2022-11-22, doi: 10.1038/s41467-022-34101-2
Cell Reports——[9.995]
2022-11-22, doi: 10.1016/j.celrep.2022.111681
PNAS——[12.779]
2022-11-21, doi: 10.1073/pnas.2211230119
Gut Microbes——[9.434]
2022-11-18, doi: 10.1080/19490976.2022.2147055
Clinical Nutrition——[7.643]
2022-11-05, doi: 10.1016/j.clnu.2022.11.002
Microbiology spectrum——[9.043]
2022-11-02, doi: 10.1128/spectrum.01653-22
Cell Reports——[9.995]
2022-11-15, doi: 10.1016/j.celrep.2022.111657
Gut——[31.793]
① 一些无创临床实验可以评估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产生的相关机理,包括直肠排空障碍、异常渡越、内脏高敏感和过度警觉、胆汁酸腹泻、糖不耐受、屏障功能障碍、肠道微生物、免疫激活以及后续代谢释放的化学物质;② 这些病理生理学背后的分子机制逐渐被识别,为食物成分、受体和可能的微生物等医学干预提供可能靶点;③ 虽然目前支持每项机制的证据水平不一,但最前沿的证据已经展示了基于这些病理生理学、生物标志物作为个体症状干预的可能性。
2022-10-28, doi: 10.1136/gutjnl-2022-328515